◎本报记者 刘 昊
通 讯 员 盘健斌 吴林波
邹 凌
一项项成果的不断落地,让广西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近日,中国金属学会专家来到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交流和对接服务。双方在高纯净工业纯铁分析检测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将进一步加强柳钢高纯净工业纯铁产品研发和生产,推动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有关成果转化落地。
壮美广西,创新潮涌。自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广西南宁举办以来,广西持续落实年会成果,深化同中国科协及院士、专家的务实合作,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广西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广西不仅山水秀美,“处处是桂林”,也是富有创新传统的热土。当前,广西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踏上新征程的广西,如何将科技创新这一关键要素,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强大引擎?
一场如约而至的科技盛会,为广西高质量发展积聚了新动能,注入了新活力。2024年7月2日,以“培育新质生产力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南宁开幕。
这是中国科协年会首次在广西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开幕式上表示:“冀望以本届年会为契机,深化与中国科协和院士、专家的务实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共同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从中国科协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领导重视年会成果,广西科协在党委政府的协调指导下,积极推动年会科技成果的形成和转化。”广西科协党组书记梁春花说。
动员国家级学会与广西共同成立协同创新中心,推动科技成果引进和落地广西,是这次年会的新动作、新突破。
在中国科协的推动下和广西科协的努力下,18个国家级学会、科研院所和院士专家团队与30个广西的市、县和企业达成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协议,共同建设17个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目前正式成立并挂牌运营的协同创新中心已达9家。
擘画产业发展新蓝图
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广西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是中国科协年会服务广西的主要目标。此次年会,由两院院士领衔的9个课题组及由国内著名专家领衔的1个课题组,为广西重点产业、未来产业把脉问诊、擘画新蓝图。
2024年7月2日下午,院士专家在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广西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介绍了课题成果。
广西北部湾拥有优良的硅砂资源禀赋。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领衔的课题组提出,要大力推动北海市硅砂资源综合利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广西打造成硅基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千亿元的光伏产业集群。
针对广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义强领衔的课题组建议,在广西打造全国性的制浆造纸技术转化与产业基地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助力广西万亿元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政府要推动打造一个集矿产资源勘探、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以及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大型‘矿产资源航母’。”在对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中伟领衔的课题组建议。
汇聚院士专家顶尖智慧的一系列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成果,为广西发展提供了时代之见、创新之见、良方之见。
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
作为农业大省,广西借助中国科协年会的科技力量,正在向智慧农业和农业强省冲刺。
金黄的稻浪随风摇摆,广袤的田野呈现丰收画卷。2024年11月,广西贵港市益农水稻智慧农场完成首次全年测产验收,多个水稻品种全年两季亩产超千公斤,均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该农场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领衔的广西丘陵山区农业装备科技产业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打造的水稻无人农场。“发展智慧农业对推动广西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罗锡文说,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推广智慧农场技术,提升远程操控技术手段,让农民会用并从中享受实惠。
科技创新不仅催生出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作为广西东大门,梧州市承接了大湾区金属新材料、再生资源等产业转移,但其产业体系仍然以资源型和传统产业为主。
自2024年8月中国金属学会和梧州市政府共建的梧州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揭牌运营以来,中国金属学会组织多名专家赴梧州指导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与当地钢铁企业合作的有关项目填补了我国海洋用不锈钢领域技术空白,并获255万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支持。
“借得东风好行船”。中国科协年会成果正在广西加速转化落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工作方案,将年会课题成果细化分解到相关自治区各单位和相关市落实,同时推动一批课题成果纳入“十五五”发展规划;北海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并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商共建硅基新材料研究院……
“今日广西,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前所未有。”梁春花表示,广西科协将继续加大力度、高效推动中国科协年会成果转化落地,为构建广西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