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青岛市市南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广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黄海水产研究所、企业协同攻关,培育出“前沿1号”“海蛎1号”牡蛎养殖品种,示范带动了牡蛎产业从传统粗放到精细化、精品化生产的升级跨越。

    牡蛎产业发展,是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缩影。市南区牢牢把握“高校、涉海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集聚”的区位优势,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市南区吸纳先进城区经验做法,修订《市南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市南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规程》,规范项目过程管理,引导支持企业主导的联合技术攻关。该区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2024年获得省、市科技项目34个,争取上级资金超6000万元,夯实科技创新基底。

    前不久,由松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山东省静态交通大模型重点实验室”,经形式审查、咨询评议及现场考察等环节,入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第一批)筹建名单。该实验室以城市级静态交通为场景,重点突破新型高效神经网络架构研究、大模型的高效训练和推理方法赋能静态交通研究等重大科学问题瓶颈,培养生成式人工智能方向的高水平基础性研究型人才。

    市南区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增强高质量科技创新供给。今年以来,市南区新增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3个,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进入2024年度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拟建设公示名单。市南区落实重点创新平台调研走访机制,深挖平台产出成果,协同促进成果转化。

    市南区不断畅通产学研合作渠道,营造科技创新生态。该区在青岛市率先组建“市南好成果”项目库,持续推动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有效衔接。今年以来,该区通过组织开展青岛首届高校设备资产智慧管理研讨会、青岛国际产学研交流会等科技成果对接活动、青岛大学产学研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活动,征集成果、需求近千项。市南区还与驻青高校建立成果对接机制,开展“科技成果发布月”活动,常态化征集科技成果,已发布源自青岛大学、山东大学(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的340项科技成果。截至11月底,市南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62亿元,13个项目获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20个项目获2023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今年8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白俄罗斯协同中心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市中白工业园揭牌。该协同中心可以为园区内入驻的中国和白俄罗斯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和市场服务。作为市南区助力企业“出海”拓市场的一张“金名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深度技术交流合作。该中心积极对接海外政府、高校院所及企业,搭建双边及多边对话通道,通过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含交易)等形式,收集优质科技成果、项目资源、企业采购需求等信息。中心已对接自动化超高真空电子束蒸发系统、多功能PVD平台等317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自成立以来,持续建设海内外城市协同中心,对接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目前,该中心已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上海、江阴等地建成协同中心。

    “我们通过开创‘出海三部曲’市场化服务模式,打通前期咨询、策划、出访,中期评估、匹配、整合,以及后期签约、实施、交付9个关键节点,为1000余家企业、高校院所提供海外工作站托管、产品进出口代理等服务,实现30亿元的数字贸易服务以及200亿元的技术合同登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主任赵中元说。(陈乐)  

    图文及数据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委宣传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