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从三大城市群看高铁如何促进区域发展

【学报观点要览】

    文章:《高铁网络结构特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来自三大城市群的经验》

    期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作者:孙娜、杨世伟、陈文晖

    评荐:赵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地区间要素流通的物质基础与空间载体,也是落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达到4.5万公里。依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到2025年,高铁网络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覆盖率将进一步提升。

    高铁的开通极大地压缩了时空距离,促进了人才、信息、资本等要素的流通与交换,在推动区域内外部资源整合与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学者就高铁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普遍认为高铁开通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连接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关于高铁对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则缺乏深入的量化研究。

    该文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间高铁列车运营数据和经济社会数据,在对高铁双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高铁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三个城市群的基础设施网络连接性均有明显提升,其中成渝城市群网络结构相对松散;高铁服务强度逐年提升,逐渐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放射式网络格局;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中心度与客流组织系数普遍较高,城市间差异相对较小,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城市中心度与客流组织系数呈现出两极分化特点;省会城市高于其他城市;高铁网络连接性的提升整体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而服务强度改善对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客流集聚能力差异是影响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中心度差异的作用强度逐年递减。

    从该文研究结论看,高铁的通达对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确产生了较大推动作用,但仅依靠高铁建设与服务改善并不能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不断提高自身综合优势,才能发挥高铁网络区位优势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

    该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研究视角上考虑当前中国城市间高铁服务强度存在的显著差异,区分了高铁基础设施网络与运营服务网络,并从联系和节点属性两个方面对双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变化进行研究;二是在研究内容上,定量考察了高铁网络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三是在研究对象上,考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从东、中、西部分别选取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为全面认识高铁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提供了样本;四是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铁网络布局、实施差别化服务改善策略、着力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等政策建议。

    专栏主持人:刘若涵

    电话:010-58884176

    邮箱:liurh@stdaily.com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