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观点要览】
文章:《一种评价新思维:ESE评价理论与方法——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
期刊:都市快轨交通,2024年第3期
作者:于松伟、刘巍、杨陶源、陈明钿、仲莹萤
评荐:周晓勤(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交通”)也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面对已运营的1万余公里线路以及未来的新建线路,如何在存量与增量并存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行业的核心问题。无评价不决策,评价为了决策。业界需要“回归发展初心和使命”,清醒认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定期评估城轨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从而梳理、认识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城轨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
该文提出了一种评价新思维——ESE评价理论与方法,在思维模式、评价方法和应用层面进行了创新。在城轨交通高速增长阶段,传统评价方法以“因果性”主导,更多注重评估项目自身的规模、数量、经济性等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新思维则以“相关性”主导,整合因果关系,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项目外部性,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包括能源、资源利用效果及双碳)等项目影响有机整合,纵览全貌,全面评估项目的实际价值,更适用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工程项目“质”的综合性与系统性评价。
在方法上,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定性定量相结合,并采用分层加权汇总方法,且存在较多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ESE评价方法通过城轨交通数据具有“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三性影响这一全新认识,构建了ESE空间直角坐标系,并在该三维空间中将城轨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划分为“八种四类”,全面量化可持续发展程度并实现可视化呈现。自此,城轨交通可持续与否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由系统要素与要素集、与之相对应的业务数据与数据集构成的三维空间量化模型。
在应用层面,ESE评价方法具有广泛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例如,以某城轨交通线网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为例,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并代入相应数据,能够在ESE空间中判断其可持续发展类别,并量化评价其可持续性。此外,该方法还支持可持续性的历史对比,分析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实则建立了一个用数据表征城轨交通业务场景的共性框架,这也是专家经验、隐性知识向量化路径转型的一种探索,为城轨交通行业知识大模型的创建提供了基础支撑。
综上所述,该文为城轨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在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方面亦展现出较强潜力,值得业内专家学者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