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舞剧剧照。陆川供图 |
◎陈 新
“开物成务”“励学利民”,一直是我崇尚的观点,并视之为人生警训。
“开物成务”,语出《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指通晓事物的原理,按照原理办事。“励学利民”,则是指平生所学,当为民服务。
近日我欣赏了导演陆川编剧并任总导演的舞台大剧《天工开物》,仰瞻风采,震撼之余,顿觉“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突然具象了。感慨舞剧无论舞美、音乐、灯光、服装,还是内涵、思想、精神、哲理,皆可圈可点。
《天工开物》为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包括《乃粒》《乃服》《彰施》《粹精》等18篇。
要将一部完全没有故事情节形似说明书的科技著作制作成舞剧,难度是有点大的,类似于将一本《新华字典》制作成舞剧。因而,当得知陆川编剧并导演了这样一部舞剧时,我心中立时漾起了难以忖度的好奇,充满了无限的观瞻渴望,甚至还产生了仰天暗祝的祈愿。虽然陆川一直行进在攀登陡峻高峰的艺术道路上,且斩获累累,但从电影导演到舞剧导演,这个跨度不可谓不大。尤其是将一部近乎科技词典的书改成舞剧。因而我带着些许怀疑,来到《天工开物》剧场开开眼界。
陆川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偌大的剧场,华座浩浩,几无虚席。
观众席灯光骤息之后,大幕拉开,《乃粒》呈现。自古至今,“烝民乃粒”,乃粒,即百姓以谷物为食的意思。
阳光下,汗雨里,一群箪瓢短褐的农人在田畴栽种收割的辛劳图景,一下子就将我拉进了古代耨耕锄种的时光之中。
“上古神农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这是《天工开物》之《乃粒》中的话。舞剧中没有半字旁白,但是舞者优美的舞姿却将《乃粒》的稼穑场景淋漓展现。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身为农家子弟的我深知农人耕种之不易。被这一场视觉盛宴勾起往事,情感的闸门也随之打开,不知不觉间,我竟感动得泪流满面。
而《乃服》(纺织)、《彰施》(染色)中,采桑女、织女、染工又相继出现在舞台上,素丝织锦,彰施作服,刺绣成文,彩缎如虹,芳菲绵长。
一幕一幕的剧情上演,一阵阵的情感翻滚。
《天工开物》书中无故事没情节,但陆川呈现给我们的《天工开物》舞剧却有剧情有故事,有宋应星的人生故事、情感故事、家国故事,还有明末清初生灵涂炭百姓多艰的故事……而且一个又一个故事,并非单一线索流水线式地呈现,而是时空交错,运斤成风的复线叙事。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著作,便闪耀出文学、艺术还有科技彼此融汇的熠彩,便有了哲学内质寻味得解的意韵,便有了禅观人生静娴厘正的通透,情感互融景境切切的共振,以及科技改变生活促进经济提升国力的深刻……
舞剧《天工开物》融合了舞蹈、影像、科技等多维艺术创作手法,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秉持“天工”与“开物”的传统哲学思想,展现了中国的科技根基、科技自信,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观和心灵体验。这足见身为编剧和导演的陆川既熟读明制美学与哲学,更有深深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以及“读书本意在元元”的劳动情结、人民情结。
如果说近年来的舞剧更多地让人沉醉于舞台之美、服章之美、装置之美、影像之美、音乐之美的话,《天工开物》便前所未有地让人领略到了创造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劳动之美、生黎之美,领略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还有读书人当为民生促、为百姓务的思想。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演艺工作委员会会长宋官林评价道:“《天工开物》开辟了中国舞台艺术的新境界。陆川导演带着两个致敬之心走进这个创作:一个是向宋应星致敬;一个是向舞台剧致敬。”
《天工开物》创作演出阵容上还汇聚了全明星班底:总编导高燕、孟可,作曲吕亮,服装设计阳东霖,舞美设计罗亚卓,视觉设计包尔温,魏伸洲、马蛟龙、胡适、刘敬等杰出青年舞蹈演员担任主演。
《天工开物》舞剧的上演必将增加一大批《天工开物》著作的阅读者,在时间的长河中,亦会留下印刻。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