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烟台职业学院:
建强师资力量 服务地方发展

    【职业教育】

    ◎本报记者 王延斌

    近日,烟台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烟职”)食品学博士刘鹏莉收到好消息:由她带头研发的果蔬保鲜涂膜和包装材料,在烟台两家企业得到推广。这是该校推动烟台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

    烟台位于山东东部,是山东省第3个GDP过万亿的城市,食品产业链是烟台重点打造的16条产业链之一。“学校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努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贡献职教力量。”烟职党委书记陈新姿表示,“近年来,我们以科教融汇为突破口,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开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校教师“走出去” 企业专家“引进来”

    除了刘鹏莉,烟职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所长王枚也是用科研服务地方发展的典型代表。记者了解到,由王枚牵头的“烟台市急性脑卒中溶栓地图”智慧医疗项目,与烟台市120急救体系携手,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王枚不仅是烟台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还是山东省级教学名师。在她的精心培养下,一大批学生成长为技术高手。

    让更多本校教师“走出去”,让更多企业专家“走进来”。烟职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校企共引共享办法,聘任了一批企业技术专家、行业专家到学校兼职任教,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师生科研攻关、联合开展项目申报,及时将生产一线的前沿技术、最新成果同步转化为教学、科研内容。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近5年,烟职共从企业引进了全国技术能手柳伟、邢宁宁、王广义、赵玉虎,齐鲁首席技师栾琪文等110名能工巧匠。

    据了解,烟职已构建了涵盖引进、管理、服务等12项制度的人才政策体系,推出“人才新政28条”,实施多元化、差异化的评价机制,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提供应有支撑,搭建起满足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发展平台。

    教育需要有正确的“指挥棒”。烟职完善“纵横一体”的评价体系,纵向打通人才晋级渠道,横向覆盖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公共课教师、专业教师四个类别,在“破五唯”中,充分释放人才的科技创新潜力。体制机制创新让教师快速成长为行家里手和业内专家。

    需求从产业里来 成果到企业里去

    烟职校长温金祥说,学校紧紧围绕烟台市16条重点产业链和“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做文章,坚持“需求从产业里来,成果到企业里去”的理念,为新质生产力强“内力”。

    远海捕捞的海产品在漫长的返程过程中极易丧失新鲜度,影响品质与市场价值。为解决这一渔业痛点,烟职教授王影东带领团队与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型远洋渔业船舶设计与建造技术”项目,实现了现场捕鱼、加工、分拣、冷冻储藏等流水线作业。该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

    为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烟职盖芸芸博士团队致力土壤修复、作物免疫抗病相关生物产品的研发,并与烟台水禾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大蒜腐根病复合生防菌剂开发与效果评价”技术开发协议,创造经济效益1500万元。

    烟职构建起集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技术积累、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四级四类”创新平台,使研究项目紧密围绕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准确反映产业发展方向。

    此外,烟职还组织“百名科技人才进百企”活动,126名博士、13个博士科研团队,帮助企业完成技术攻关468项,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400余项,及时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例如,烟职王仲勋团队开展的“超高精密机床主轴制造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在高性能主轴材料的渗碳和冷处理等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相关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000万元,助力实现高端机床主轴国产化。

    数据显示,近年来,烟职立项国家级课题8项、省级课题155项,立项数量和获批经费位居山东省高职院校首位。近5年来,该校社会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额近2亿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9亿元,荣登全国高职高专科研能力排行榜50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