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7日 星期二
粗放生产转向精细化生产
中交二航局打造混凝土、钢筋云平台
张靖皋长江大桥钢筋云工厂。

    混凝土、钢筋作为工程结构物的“躯干”和“骨骼”,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

    为提升混凝土、钢筋性能稳定性和生产效率,降低混凝土、钢筋生产综合成本,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二航局”)在中交集团产业数字化战略指引下,打造了贯穿全流程的混凝土、钢筋云平台,全面提升项目混凝土、钢筋精细化生产管理水平。

    “数字工厂”畅通世纪运河

    劈山开河,八桂向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陆运河长134.2公里,是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一江春水向“南”流的愿景,让轻舟“易”过万重山。

    马道枢纽是平陆运河第一级枢纽,也是运河的控制性节点工程。超340万立方米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和浇筑需求是项目难题之一,混凝土日均生产量5000余立方米,混凝土日生产峰值更是近万立方米,对混凝土生产和组织提出很高要求。

    中交二航局技术团队攻坚克难,针对混凝土高质、高效生产关键问题,开发出辅助生产、质量和成本管理的混凝土数字化云工厂,谱写出混凝土产业链智能化与绿色化新篇章。

    坚持数字赋能。基于物联网技术,中交二航局技术团队开发了混凝土云工厂搅拌站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从原材料入场、混凝土生产及配送、混凝土浇筑的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减少过程损耗,提高生产效率。

    坚持创新突破。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技术团队打造了混凝土云工厂可视化平台和指标体系,实现量、价、质、效全面智能分析,并通过对原材料质量、混凝土生产质量的实时监控预警,为项目混凝土管理提供数字化服务支持,辅助管理决策。

    坚持绿色低碳。基于工程混凝土大数据和智能算法,技术团队研发了混凝土云工厂配比工具箱,辅助项目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优化,确保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实现绿色低碳。

    2024年3月,马道枢纽大桥首根桩基开始浇筑。每个重要节点背后,都有混凝土数字化云工厂保驾护航,混凝土生产综合效率提高30%以上,碳排放量降低10%以上,同时确保混凝土质量100%合格。

    混凝土云工厂系列技术的应用,有力支撑了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要求,全面助力项目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

    钢筋“云工厂”提质增效

    张靖皋长江大桥是目前在建的悬索桥,其南航道桥锚碇地连墙体量大、深度深、精度高、工艺新,不仅建设难度大,且建设工期紧。其中,整个项目地连墙钢筋用量达到2.2万吨,平均月需求量超过2000吨,峰值需求量超过3000吨。

    如何提高钢筋加工效率,在保障工期前提下尽可能节约钢筋生产成本?这些是钢筋生产管理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针对以上难点,中交二航局技术团队集思广益,借鉴智能制造成熟经验,创新提出了钢筋云工厂理念,自主研发钢筋数字化云平台,利用系列化AI工具和软件系统,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数字化赋能,提高钢筋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时,中交二航局技术团队创新提出将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钢筋翻样环节,利用计算机自动从钢筋图纸中提取用于生产加工的有用信息,快速将施工图纸转换成钢筋加工单据,大幅度提高钢筋翻样效率。

    此外,为让机器设备可以读懂钢筋加工信息,技术团队研发了生产任务远程下发技术,工人用扫码枪扫描纸质工单即可将云端生产任务通过网络下载到本地设备。同时,设备加工进度数据也被实时同步到云端,实现设备和平台之间双向通信。

    “这套生产系统相当于钢筋工厂的中枢大脑,不仅承担生产任务调度职责,还会主动收集各个生产环节的关键数据,让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实际生产情况。”中交二航局钢筋云工厂项目负责人杨秀礼说。

    2023年12月,随着最后一幅二期钢筋笼槽段浇筑完成,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南锚碇基础地连墙施工顺利完成。在钢筋数字化技术加持下,钢筋翻样效率提高5倍以上。目前,该技术成果已推广应用于池州大桥、杭州湾大桥、沁伊高速等7个项目。(张文杰 朱明清)  

    图片及数据来源: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