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试验设备。 受访单位供图 |
◎本报记者 龙跃梅
日前,三叠纪(广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继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公司一条生产线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以下简称“松山湖”)正式安装投产。“这项技术行业变化快,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张继华说。
2022年4月,张继华带着几位合伙人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成立三叠纪(广东)科技有限公司。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该公司已获得多份战略投资,企业发展逐渐驶上快车道。
三叠纪(广东)科技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是松山湖培育创新环境、助力企业成长取得的成效之一。
2020年7月,松山湖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成为承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平台。4年来,松山湖抢抓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和企业成长的“小气候”,不断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兴产业多点开花
近年来,松山湖持续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业集群稳步起势,多元融合、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速形成。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领域,正日益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近年来,松山湖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不断提速,为抢占低空经济赛道奠定了良好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位于松山湖中晟智元园区的东莞翔际无人飞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翔际公司”),便是松山湖低空经济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我们的飞行器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使用了市面上很少见的倾转结构。”东莞翔际公司总经理黄志锋介绍,企业自研的无人飞行器在结构上做出创新,大幅降低了死重和空气阻力,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和能效比。
截至目前,松山湖已聚集多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的企业,企业业务范围涵盖无人机组装、任务负载与行业应用、安全智能避障与事故防护、综合服务、北斗网格、航空科普等领域,松山湖的低空经济正加速“起飞”。
生物医药领域的多家企业也正在松山湖聚链成群。目前,松山湖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已超过500家,一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正在这里发展成势。7月中旬,以生物医药产业为特色的松山湖科学智汇城正式开园。该园区已初步形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管理3大产业板块集聚态势。
松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随着以科学智汇城为代表的新一批高品质载体空间落地建成,松山湖有望为东莞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创资源深度融合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被国际燃烧学界称为21世纪最新一代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在优化能源结构以及减污降碳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多孔陶瓷团队开发出高性能多孔碳化硅陶瓷材料,并成立产业化公司——中科卓异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异环境”),率先实现国内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商业应用。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多孔陶瓷团队负责人、卓异环境董事长付超介绍:“围绕核心材料、燃烧技术、热工装备,卓异环境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32项,其中91项已获授权;开发出包括油田加热炉低氮燃烧器、燃气玻璃钢化炉在内的10款多孔陶瓷材料、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热工装备产品。”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累计引进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孵化35家产业化公司。
近年来,松山湖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卓异环境等一批园区科技型企业有了“用武之地”。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抓住原始创新能力,就抓住了新一轮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
松山湖推动大科学装置加速建设。今年7月,位于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高分辨中子衍射仪、高压中子衍射仪成功出束。据介绍,这意味着中国散裂中子源的8台合作谱仪建设已基本完成,将显著增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多学科研究能力。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落户大湾区的第一个大科学装置,被誉为探索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注册用户已超过6000人,完成1500余项用户实验课题,涵盖能源、物理、材料、工程等多个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发领域。
在加速建设大科学装置、大平台的同时,松山湖也在推动各类科创资源聚集发展、融会贯通。
目前,松山湖已集聚一大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中试和产业化平台基地,包括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等6所高校以及1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松山湖初步构建起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的创新生态体系。2023年,松山湖R&D投入强度达13.4%,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松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松山湖将推动华为等企业与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研究型大学等深度融合、互动,面向智能终端、数字经济、运动健康、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探索,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