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桥梁博物馆:搭建公众与科学之间的桥梁
图为在桥梁博物馆中展出的南京长江大桥更换下来的白玉兰灯。视觉中国供图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徐洪江

    正值暑期,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桥梁博物馆中游客络绎不绝。走进博物馆序厅,一幅大型浮雕墙面映入眼帘:江面千帆竞发,山路逶迤如龙,一座座高铁桥梁通江达海,一辆辆列车穿山破雾,一个个现代化检索机器人优雅爬升……

    桥梁博物馆是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国内首家综合性桥梁博物馆。博物馆室内馆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分为中国古代桥梁、中国近现代桥梁、世界桥梁博览、桥梁文化展示、桥梁互动体验等8个部分。2019年5月开馆以来,桥梁博物馆线下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余名观众,线上“云游”参观者则突破800万人次。

    在桥梁博物馆一个展厅内,一处场景模拟还原了武汉长江大桥钢梁施工现场。走进展厅,游客仿佛置身于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场景之中。展厅内同时展出不少当年建桥时的老物件。

    桥梁博物馆馆长成莉玲回忆,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2018年,中铁大桥局第一任总工程师汪菊潜的女儿汪昆华将汪菊潜的全国人大代表证、聘书、计算尺等数件珍贵藏品带到武汉,捐赠给正在筹建中的桥梁博物馆;2019年4月16日,新中国首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的儿子滕久昕将其父在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上穿过的灰色中山装上衣、讲话手稿原件等捐赠给桥梁博物馆。

    此外,游客还可以在桥梁博物馆看到南京长江大桥翻新替换下来的“争气钢”、铸铁栏杆、白玉兰灯、陶粒桥面板等。每件藏品背后,皆是一段故事。

    开馆至今,桥梁博物馆先后荣获“国家交通运输科普教育基地”“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称号。

    在成莉玲看来,桥梁博物馆本身也是一座“桥梁”,是连接公众与企业、桥梁行业的纽带。建馆之初,桥梁博物馆就立志让更多人了解桥梁知识、热爱桥梁、传播桥梁文化,并为此做了诸多努力和尝试。

    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为契机,桥梁博物馆定期开展“桥梁大讲堂”等科普活动,打造桥梁科普教育基地。

    博物馆以桥梁质量、桥梁美学等为主题,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时,桥梁博物馆组建了以院士、设计大师、教授级高工、桥史专家等为主要成员的桥梁科普专家团队,全面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此外,博物馆主动运用新媒体手段,打破观展空间局限,打造云展览、云直播等多种观展形式,让“桥音”远播。

    “长江—密西西比河”中美青年交流团成员罗莎·伊丽莎白·加布里埃尔在参观完桥梁博物馆后对讲解员说:“这里展现的桥梁科技让人耳目一新,桥梁文化更是让我感觉美好又深刻。”

    中铁大桥局职工王圌亮认为,桥梁博物馆对于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培养孩子们对桥梁文化、桥梁科技的兴趣有着重要作用。他的孩子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刚刚通过桥梁博物馆考核,成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

    “桥梁博物馆可以让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增进文化自信。尤其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热情,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热爱桥梁、热爱科技的种子。”成莉玲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