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韩军徽  李 哲

    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作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部署,充分体现了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对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以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为抓手,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支撑新型举国体制不断完善。

    第一,提升体系化水平。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地调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配置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凝聚形成重大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是新型举国体制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围绕增强重大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探索,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举措是成立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具有高度权威的行政权力机构,通过发挥强有力的统筹协调作用,在我国“两弹一星”、核潜艇、核电站乃至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强化科技领域的统筹协调,提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成立了中央科技委员会,并重组科技部整体承担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责,为凝聚形成重大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提升体系化水平,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央科技委员会的领导指挥作用,强化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增强国家创新体系支撑重大科技攻关的体系化能力。

    第二,提升建制化水平。依托成建制的实体科研机构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是国内外实施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重要经验,也是针对产品化、商品化重大科技工程的独特组织方式,具有目标集中、进展可控性强、组织效率高等优势。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弹一星”工程,还是新时代探月工程、国产大飞机研制等重大科技工程,都离不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建制化法人实体在组织推进技术攻关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系统布局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逐步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国家科研能力体系实现重塑。提升建制化水平,就是要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第三,提升协同化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完整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通过促进重大科技攻关成果的转化应用,支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建设,是新型举国体制的鲜明特色。在运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通过统筹实施布局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启动“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出台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等举措,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及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高效协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提升协同化水平,就是要在发挥好政府各方面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引入各种市场化机制,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决定》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分,对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出专门部署,强调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这为民营企业更为全面、深入地参与重大科技攻关提供了新空间、带来了新机遇,也对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提出了新要求。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部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所属领域已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要在任务决策、分工部署、研发组织、利益分配、预算与成本控制、进入与退出机制、政策激励等方面统筹考虑,为有能力的民营企业提供便捷、安全的参与机会。同时,民营企业也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重大科技攻关,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贡献自身力量。

    (作者韩军徽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哲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