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
陇原大地来了“津牌”科特派
天津农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在甘肃甘南州农科所试验田参加青稞新品种产量评测工作。 受访者供图

◎邸 金  本报记者 颉满斌

    这几天,从天津来的专家姜永成又在甘肃忙得不可开交:参加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特派员集中调研活动,深入甘南州、武威市古浪县、兰州市永登县等地服务……

    姜永成是天津农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也是一名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0年,甘肃省科技厅与天津市科技局联合认定首批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近年来,来自天津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等院所的专业人才,带着成熟的技术来到甘肃。他们围绕甘肃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主题,深耕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耕地质量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产品保鲜贮运、数字农业、畜禽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持续输出“天津之智”。

    近日,记者采访了这支活跃在陇原大地上的“津牌”队伍,了解他们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故事。

    撑起“小金伞”

    2018年起,天津农学院教授班立桐及团队先后31次来到甘肃。作为武威市特聘科技特派员,班立桐的足迹遍布武威三县一区的60多家企业、合作社,提供技术咨询、开展科技服务、培训技术人员……在他的帮助下,小小食用菌变成农户致富的“小金伞”。

    7月15日,班立桐再次来到他服务的武威市天祝县,现场了解白灵菇菌种发育和菌棒制作情况,并进行现场指导。

    “对于书本理论、实验数据、论文术语,菇农们听不懂。要通过拉家常的方式,手把手教他们。等新产品推广赚钱了,他们自然会打消疑虑。”班立桐说。

    班立桐把菇农看作亲人、朋友,而菇农也把班立桐当作知心人。

    “这菇一天要喷几遍水?”“您看看我这大棚通风情况好不好?”“我家这采光还要怎么改进?”服务现场,面对农户们接二连三的提问,班立桐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

    专家带来的技术,已经在天祝开花结果。

    天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春山告诉记者,天祝已建成1个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个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在天津“智囊”的帮助下,天祝成功申报实施“高海拔冷凉地区香菇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4项,解决食用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培育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全县4386户、1.75万人发展食用菌产业,户均增收2.5万元。

    “2024年全县袋栽食用菌规模预计达到9000万袋、畦栽食用菌规模达30万平方米,产值8.39亿元,可带动5200余户、2.1万余名农民稳定增收。”王春山说。

    做好“羊文章”

    “津牌”科技特派员不仅送技送智,还与在甘科技人员加强合作,共同为甘肃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2020年,首批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的“春风”吹向武威。彼时,武威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动物卫生研究所技术人员董伟在民勤县担任科技特派员,她闻“风”而动,与天津来的专家开展合作,进行良种肉羊育繁推一体化配套技术集成研发。

    近年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羊产业创新团队与董伟的合作不断落地,通过现代分子生物育种与常规表型选择育种集成应用,研发现代肉羊高效繁殖生产调控技术,促进优良品种快速繁育,高效推动肉羊从种业走向产业。

    一抹绿色也许不能改变什么,但数以万计的梭梭草会让沙漠变成绿洲。董伟希望,有更多科技人员能像顽强的梭梭草一样扎根民勤,推动当地早日从荒地变成宝地,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双地山海情,做好“羊文章”。羊产业也是武威古浪县的主要产业之一。近日,记者在古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八步沙羊产业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采访时看到,工作人员耐心提供咨询和业务办理服务,各窗口工作井然有序……中心正是津甘东西部协作的成果。

    “中心是古浪县与天津蓟州区围绕共建现代牛羊产业园谋划实施的项目,业务涵盖交易服务、信息发布、交流互动、检验检疫、金融保险、产品销售等。”中心负责人说。

    如今,在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古浪县已建成甘肃省优质种羊繁育基地、羊如祥种羊基地、陇沁种羊场等繁育基地和扩繁场18家。武威已建起完善的现代肉羊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建立肉羊种业资源高效创新与产品输出基地。

    引进“津产业”

    从第一批145名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西行,到如今700多名“津牌”专家活跃在陇原,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天津市持续派出科技人员赴兰州市、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武威市、白银市、甘南州等甘肃对口帮扶地区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等活动,推动一大批“津产业”“津点子”在对口帮扶地区转化和示范推广,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近期,顶着炎炎烈日,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研究员陈成勋带领水产动物增养殖与水质调控团队到天水、兰州和白银等地开展“西北高原地区优质冷水鱼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的推动工作。在天水,陈成勋针对技术人员反馈的冷水鱼养殖问题,急事即办,在该市武山县开了一场培训会,对拉氏鱥、白点鲑等新品种进行现场测产。“专家们带来了成熟、发达的技术,让企业少走了很多弯路。”武山县九九泉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道出了培训现场养殖企业的共同心声。

    油菜和青稞是甘南州的主要特色作物,但由于地域和气候原因,加之种植技术落后,产量常年徘徊不前,严重影响当地农户收入。作为这方面的专家,姜永成把他积累的津沽经验带到了甘南州。

    姜永成克服甘南州高海拔、气候多变等困难,足迹遍及全州各种植区,把脉问诊,开出良方,应用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6种不同品种的青稞开展种子智能化识别与分类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青稞育种品种识别率超过95%,分选装备实现青稞种子分选纯度超过97%,降低人工成本80%以上。”姜永成告诉记者。

    针对油菜病虫害预防问题,团队采集了万余张茎秆、叶子及根部病害的图片,搭建起甘南特有病害数据库。农户只要下载一个应用软件,上传病害图片,数据库便可精准识别病虫害类型,并给出相应治疗方案。依靠这个智能化“神器”,姜永成不管身处何地,都能随时为农户服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