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9日 星期一
协力实现我国食物供求均衡

【学报观点要览】

    文章:《大食物观下我国食物供求均衡的挑战与对策》

    期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作者:樊胜根、田旭、龙文进

    评荐:程国强(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

    目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已基本完成从“吃饱”向“吃好”的跃迁,正逐步迈向追求营养健康的消费升级新阶段。因此,必须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大食物观是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边界拓展和战略深化,必须树立大农业观、大资源观,统筹粮经饲生产,推动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该文以大食物观为指导,分析了当前我国食物供求现状。我国各类食物人均产量高于人均消费量,谷物和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呈下降趋势,蔬菜、肉类、水产品、蛋类、奶类等人均消费量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我国还大量进口食物产品以满足国内需求。相较于21世纪初,膳食能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自给率也有所下降。

    该文预测,未来我国食物需求总量将继续增长。食物需求缺口主要集中在饲料粮和食用油上。因此,在大食物观视角下,未来我国食物供求均衡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我国粮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虽然口粮保障无忧,但饲料粮、果蔬以及动物性食物的供给保障不足。二是食物消费在不同人群之间差异明显,食物供求空间错位,将对食物流通与储备提出新的挑战,各地区实现食物供求均衡难度将增加。三是生态和水土资源制约不断增强,可持续生产能力急需提高。四是居民总体膳食状况虽然逐年改善,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以及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并存。五是现有政策体系尚未充分适应大食物观的需要。

    为应对以上挑战,该文提出,一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合理利用多样化国土自然资源,全方位多元化拓展食物供给来源,提高食物综合生产能力。二要改革补贴支持政策,调整补贴方向,在不影响主粮供应的情况下,将政策重点从传统主粮作物向多元化食物生产转移,增加非主粮食物的供应,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和发展多元食物产业。三要加强食育教育和宣传,推动建立健康导向型的多元膳食模式,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和可持续的消费观。四是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多元化食物供给统计与评估。实现大食物观下的食物供求均衡,需要从生产、供应、消费、政府支持和监管等各环节同时发力,不断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