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5日 星期四
张江科学城:为创新策源提供不竭动力

    ◎沈 涵  本报记者 王 春

    浦江潮涌,孕育出一座科学之城,它像一颗不停跳动的“心脏”,为科学基础研究、产业创新、创新策源提供着不竭动力。7月28日,张江科学城将迎来创建32周年。

    从昔日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到今天的张江科学城,其规模从最初规划的17平方公里扩张至如今的220平方公里。这片曾遍布农田与村庄的土地,已蜕变为上海科创策源地。目前,这片创新高地汇聚了1930家高新技术企业、181家外资研发机构以及40余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众多全国首次、全球首创的技术都源自这里。

    让科学家看到药物分子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模式,突破极紫外光刻胶性能检测关键技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大科学装置之一,已开放15年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以下简称“上海光源”),为科学发现和科技突破提供了“超级工具”。

    “第一个在美获批上市的中国原创抗癌药泽布替尼,其所有分子结合的结构数据就是通过上海光源获得的。”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光源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邰仁忠说。

    张江正加速集聚战略科技力量,大科学装置产出的不仅是科技成果,还有难以量化的“溢出”效应。14个大科学装置汇聚,新型研发机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层层接力,打造出“国之重器”,不断引领中国创新跻身“领跑者”行列。

    在张江,李政道研究所(以下简称“李所”)的球形大厅连接着南北两栋平行楼宇。在一楼大厅,长达600米的“天问”长卷记载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李所所长助理张蓉蓉表示:“这里汇聚了40%左右的国际学者,李所科研人员的目标是开展能够载入长卷的科研工作,从而在相关科学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在张江,科研机构能级持续提升,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李所,目前已形成天文与天体物理、粒子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三大研究方向。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正构建“数学+”核心能力,着力破解产业技术背后的底层数学原理问题。

    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入推进、抗新冠病毒口服药“民得维”获批上市、原创碱基编辑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重大科技成果在张江持续“涌出”。

    从生物医药到医疗器械,张江科学城在原有产业土壤上,延伸出无数垂直细分领域的枝蔓,又不断向上生长,攀登科技研发的高峰。张江“药谷”的创新药成果也得到海外市场广泛认可,2023年新增3个一类新药作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产品获批上市,新增4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只有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这些硬核产业领域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侯劲认为,坚持科学能力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始终是张江的一大优势,也是张江实现数十年腾飞的动力之源。

    张江的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32年来,张江科学城不断书写“创新策源地”的传奇。面向未来,坐拥完善的产业链、富集的科创生态和彬彬济济的人才,张江正在担负起全球创新策源地的使命,向世界诠释其作为“科学城”的深刻要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