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晔
一条全长380米的生产线,仅需15个工人,90%的工序都由机器操作完成,节省了40%的人力,产能却是传统产线的3倍……6月12日,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装备产业基地三期项目正式投产。该公司成为全国最大智能化氢能装备生产基地。
近年来,张家港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
薄、硬、脆、精密,是半导体材料的显著特点。晶圆是制作硅半导体电路所用的硅晶片。晶圆在磨划过程中,由于应力作用极易碎裂。因此不管是研磨还是切割,都需要加上一层消除应力的“保护罩”。为晶圆选用合适的胶膜和封装材料尤其重要,它们是提高成品率的关键。
记者看到,在江苏琳科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琳科森材料”),一卷卷尺寸不同、颜色各异的成品胶膜一字排开。“我们的功能性胶膜可以在晶圆生产过程中起到固定、承载、耐高温等作用。”琳科森材料总经理张磊介绍,找准胶膜黏度“牢”和“松”之间的平衡,是对工艺技术的一种极致考验。琳科森材料自主研发了“UV减粘”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2023年,琳科森材料销售额达5000万元。
这是张家港发展新兴产业的缩影。近年来,张家港通过建设高能级载体平台,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鼓励链主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到2026年实现动态全覆盖;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建设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构建“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引领+科研机构联合攻关+中小微企业参与”协同体系,打造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
目前,张家港已形成新能源、特色半导体、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数字经济等四大新兴产业链。一大批优质科招项目竞相绽放、破茧而出,带动城市创新能级持续攀升。
传统产业竞逐新赛道
走进张家港中环海陆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海陆”)的锻造车间,看到的不是忙碌的工人,而是一个个“上天入地”的机器人。几十吨重的钢锭在机器人手里举重若轻,下料、制坯、碾环、热处理等十余道锻造工序一气呵成。
“这是国内首创的重大型环锻件智能制造生产线,龙门上下料机器人、环形炉出炉机器人等4种机器人协同操作,整个流程不需要一名工人,能制造出直径达8米的环锻件。”中环海陆副总经理宋亚东说。
通过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大块头”干起了“绣花活”,带来多重效益:企业总用工量减少40%,制造成本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约30%,产品交付周期也缩短40%,产品合格率则上升到99.5%。
经过多年培育,目前,张家港形成冶金新材料、智能高端装备、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纺织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链,集聚了1132家规上企业,总营收达5167.6亿元。
近年来,张家港通过构筑人才“强磁场”,培育企业“领头雁”。张家港累计自主培育54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人才,3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和34家上市企业。
张家港集中力量“招优引强、培优育强”,光束汽车、盛虹储能、天兵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加速集聚。在神舟飞船、国产航母、港珠澳大桥等国之重器上,也有张家港制造的印记。据悉,下一步,张家港将对照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和苏州“1030”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杠杆,加快打造5个千亿级、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