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以种业振兴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学报观点要览】

    文章:种业振兴与粮食安全

    期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

    作者:罗必良

    评鉴:徐宣国(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的重要保障。只有自己的手里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该文从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角度揭示种业振兴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回顾中国种业发展的历程,厘清粮食安全与种业振兴的关系,立足新的粮食安全发展格局,解析大食物观下种业振兴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进而为推进我国种业振兴、赋能粮食安全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

    该文认为,推进中国种业振兴以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大食物观,在动态发展格局下解决种业的“卡脖子”问题,在协同发展思路下重视种业振兴的必要匹配条件,在国际竞争与合作视野下拓展种业振兴的发展空间。

    我国种业发展经历了育种群众化、育种专业化、种业产业化、种业现代化、种业振兴5个阶段。从当前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来看,主要包括种业发展的法律保护和国际规则主导权不足、种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限、种业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等。大食物观势必倒逼种业的转型与提质升级,种业发展的品种均衡问题、种业振兴的多目标兼容问题尤为重要。促进种业振兴的品种均衡,必须打破“重粮轻经”“重平原轻山区”“重陆域轻海域”“重动植物轻微生物”“重数量轻营养”“重温饱轻健康”的偏差格局。同时,种业振兴既要保障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也要兼顾食物生产的低碳化、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

    种业振兴的实现在突破种业技术瓶颈的同时,还有赖于土地要素匹配、农资投入品绿色化、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具体而言,一是推进种业振兴不仅要保障耕地的数量、更要提升耕地的质量;二是种业振兴的增效提质有赖于生产的中间过程的绿色化转型;三是种业创新的赋能增效有赖于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此外,该文从研发阶段、生产经营阶段、供给环节、需求环节出发,提出在国际视野下进一步拓展种业振兴的发展空间,建议研发阶段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着力降低种业研发及知识产权获取的交易成本等;生产与经营阶段推进第三方机构对植物品种权的价值评估,完善侵权赔偿制度等;供给环节加强对种子企业的品牌营销等;需求环节组建高效技术服务队伍、支持中国种子企业通过共建试验站共享品质种源、制定匹配的保险财政政策等。该文对于种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如何提升竞争优势,实现我国种业企业自立自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专栏主持人:刘若涵

    电话:010-58884097

    邮箱:liurh@stdaily.com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