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广东阳江:一把剪刀“裁”出全球市场

    【制造业升级一线观察】

    ◎本报记者 龙跃梅  通讯员 陈步上

    在日前举办的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广东阳江市多家五金刀剪企业参展。这些参展企业带来的花园剪、强力剪等展品,吸引了大批外国客商驻足,并达成多项合作。

    做刀剪,阳江是认真的。阳江市阳东区流传着一个“商业机密”:为欧美市场代工一把中高端小刀,代工费用只有二三十美元,但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必拓”)生产的品牌小刀,售价达200多美元,利润是代工的两倍。

    拓必拓很“年轻”,其品牌成功出海的“密码”是什么?“阳江刀剪”又如何抱团出海,“剪出”国际优势?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探寻企业转型升级、品牌出海的“奥秘”。

    品牌与技术“比翼齐飞”

    树品牌和走出去,是拓必拓创始人周鸿锋入行之初就定下的方向。

    本世纪伊始,一次偶然的机会,周鸿锋接触到刀剪行业。他在了解到阳江刀剪的飞速发展后发现,这里的许多工厂只开展代工业务,出口的是产品,而非品牌。

    这让周鸿锋看到机遇。2009年,拓必拓在阳江市阳东区成立。一个新的品牌,要在海内外市场打响知名度显然没那么容易。

    “为了拓展终端市场,宣传自主品牌,我们经常赴国外参加展会。但我们发现,展会上的中国刀剪类品牌往往只有我们一家,感觉是在孤军奋战。”拓必拓高级合伙人、副总经理梁启帆说。

    于是,拓必拓将自主研发、设计放在前端,为品牌出海提供原动力。

    因为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对刀具的使用习惯也不同。为了更好地开发适应国外消费者的刀具,拓必拓与全球100多名设计师签约,在行业内首创“全球化开放式设计师合作+内部多元化设计团队”模式。

    除了在设计上做文章,拓必拓也在品质上锤炼真功夫。

    许多刀剪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都会遇到一个共同难题:高端刀具用材依靠进口,成本高居不下。

    为了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拓必拓先后与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建设了拓必拓刀剪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成立研究院和博士工作站。

    “拓必拓和多个机构联合研发的‘国产粉末冶金大马士革马氏体不锈钢’项目,一举打破了高端粉末钢材进口垄断的局面。”参与项目研发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张覃轶介绍,其高端粉末钢M390钢材现已实现量产,性能与国外标准持平,达到了硬度高、锋利耐用的效果。

    “制作一把好刀,技术是关键。”梁启帆说,公司将每年5%以上的销售额用来做研发,并确保其研发投入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加快转型和出海步伐

    出了阳东市区,记者驱车沿着东风四路、广南线、新工业大道行驶。在长达几公里的街道上,五金刀剪企业厂房首尾相连。这里聚集了国内知名品牌十八子和优质龙头企业金辉、美珑美利等,国内两大刀剪老字号品牌之一的王麻子也落户于此。

    五金刀剪是阳东乃至阳江的传统优势产业。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产业是一个完全竞争行业,进入门槛低,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

    为了实现向海外市场要增量的目标,年轻的拓必拓像一条鲶鱼,搅动着传统的阳东刀剪行业,为阳东刀剪企业的转型升级探索出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顺势而为,阳江市启动了品牌出海战略。2022年,阳江市首次发布“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2023年6月,阳东区启动“阳东制造·深度融湾·品牌出海”跨境电商对接会,与跨境电商合作。

    阳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启动跨境电商活动,其目的是搭建跨境电商平台与阳东传统工贸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传统工贸企业加快转型和出海步伐,帮助五金刀剪等“阳东制造”产品和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在走出去的同时,内功也要练起来。在这方面,政府搭台,从原材料研发到销售渠道拓展,阳江为推动产业发展做了诸多努力。

    “我们和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合作建设了科创基地,研制出的马氏体不锈钢,性能可以达到进口水平。”十八子经营部副总经理李严成介绍。

    “当前,我们正在持续推动‘高质量不锈钢刀具产品及其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吸引省市等资金入场,助力产业升级。”上述负责人介绍,针对实际情况,他们积极建设博士工作站,通过柔性引才,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

    “推动注册‘阳江刀剪’集体商标,着力打造世界五金刀剪之都。”今年的阳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五金刀剪等行业出口企业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拓展服务外包发展空间。

    如今,阳江传统的五金刀剪行业,正在加快出海步伐,创造新的价值。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