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有得转 有人转 高效转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奏响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本报记者 马爱平

    通 讯 员 杨  春  徐瑞斌

    选育的200多个国审玉米品种,累计推广5亿多亩;育成的80余个大白菜品种,在我国北方主产区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京欣”和“京美”系列西瓜品种,在华北、华东等主产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这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吴宝新介绍,他们的法宝在于转化“三部曲”:确保“有得转”,即拥有切实可转化的成果;推动“有人转”,即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实现成果转化;解决“高效转”,即以高效的转化机制,让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生根。

    确保“有得转”,促新成果“百花齐放”

    因需而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不断提高“供给侧”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京农科728等早熟多抗宜机收系列玉米品种,因具有耐密抗倒、早熟耐高温、抗锈病等特性,已成为黄淮海及京津冀夏玉米的明星品种。

    “研发之初,我们就明确要以产业和生产上的紧迫需求为导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告诉记者,2000年,他结合我国夏玉米生产的实际需求,带领团队启动机收籽粒玉米品种的研发,最终实现了机械化籽粒收获。

    在机收品种测验中,京农科728脱颖而出。“它的各项指标都比原来的对照品种早熟7天以上,而且平均增产达到了8.5%,成绩非常显著。正因如此,它成为了首批通过国家审定的机收籽粒玉米品种之一。”赵久然说。

    在需求牵引下,此后,该院研发的京科968春播玉米品种成为我国目前年种植面积最大的春播玉米,累计推广面积近2亿亩;培育的农科糯336高叶酸、甜加糯鲜食玉米新品种,被业界专家和消费者赞誉为“最好吃的玉米”。

    推动“有人转”,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西瓜新品种京美系列已经成为全国西瓜种植面积的单项冠军。京美系列科技含量高,推广效果极佳,深受农民和消费者的喜爱。

    “我们的许勇团队潜心研究,率先绘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西瓜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奠定了我国西瓜基础科研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他们将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结合,成功培育出一系列不同糖度的西瓜品种,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温常龙说。

    为了让好成果得到大推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启动种业企业化改革,成立京研益农(北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出了一批专业化复合型成果转化人才队伍。2023年,该公司销售额突破2.2亿元,成为全国蔬菜种业骨干企业。

    “如今,我院完成了蔬菜、玉米等种业改革方案及企业股权、股东调整,建立了院—所(中心)两级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由专人负责成果转化管理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培育优良品种的商业化育种能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杨国航说。

    解决“高效转”,以联合体衔接市场

    浦口区是南京的主要涉农区之一,地标产品之一为青虾。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发的浦口数字青虾驿站帮助下,养殖户把养殖密度由每亩10万尾提升到12万尾,产值平均增加约1600元;减少巡塘、投喂等人工投入,每亩节约成本约150元;同时实现了青虾的透明供应、全程可溯。

    “这项成果的成功研发转化,得益于我们与企业构建了联合体。科研团队深入生产一线,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装备的应用,让浦口区青虾产业实现了生产减工提效和供应透明可信。”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立平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通过共建联合体、建立市场化产业研究院等方式,推动创新成果与市场的高效衔接。

    “以企业为载体,我院共建了寿光京研蔬菜种业研究院、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等,加快推进农业智能技术、蔬菜种业、桃、西甜瓜、球根花卉等技术转化,深化了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处长邹国元说。

    “目前,我院正在探索建设国际化创新研究院和产业研究院,期望采用更加开放的政产学研推模式,实现人才集聚、产业融合和成果转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燕继晔表示,“未来,我们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速成果转化落地,转化更多更好的农业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为首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大的科技动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