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于紫月 本报记者 矫 阳
走进中国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飞”)厂区,一群年轻人工作有条不紊,生产设备嗡嗡作响,热烈鲜红的“罗阳青年突击队”旗帜醒目高悬。
这群年轻人就是沈飞某型舰载机研制罗阳青年突击队。
这支以“航空报国英模”罗阳命名、由各岗位业务骨干组成的青年队伍共96人,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59人。他们用9项新工艺方法、37项新材料应用、154项课题攻关突破了某型舰载机研制技术壁垒,提前2个月完成专项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新型舰载机研制技术的国家。该突击队4人荣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个人一等功,19人荣获二等功,23人荣获三等功。去年此时,这支青年队伍荣获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012年11月25日,就在圆满完成歼-15国产舰载机着舰起降试验的“辽宁舰”回航靠岸后,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由于过度劳累因公殉职,年仅51岁。
2013年起,沈飞以“罗阳”名字命名,共组建“罗阳青年突击队”2000余支,解决各类生产技术问题千余项,将一架架战鹰送上蓝天。
某型舰载机研制罗阳青年突击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每当看到飞机冲上蓝天,我们都会想到罗阳同志。他的精神和事迹时刻鼓舞着我们。”该突击队队长、航空工业沈飞总工艺师张永亮说。
张永亮带领团队深耕航空数字化、智能化制造领域,构建出满足新一代武器装备研制需求的机体结构自动化、数字化、柔性装配示范生产线。
“青年突击队,就要攻坚克难!”该突击队成员、增材制造团队队长李晓丹这样说。团队从设备安装、调试做起,昼夜奋斗20余天,形成试验报告800多页,创新性地实现了增材制造构件在飞机上的规模化应用,在国际航空制造领域首开先河。
突击队其他成员也不甘落后。
折叠肋团队实现了200余项零件的高精度装配,以及100余项零件的协同联动,解决了复杂结构高精度装配的“卡脖子”问题;复材制造团队从零开始,实现了某复合材料整体部件在国内载人飞机上首次应用新突破;数字化装配团队突破自动制孔等10余项关键技术,完成全机在位测量216项,解决技术难题54项;部装团队120天昼夜拼搏、12000余小时无私奉献,换来型号成功按期下线;全机共振测试团队24小时连续作战,3天完成全部测试任务……全体突击队员凝心聚力,最终提前2个月完成专项任务,创造了我国飞机型号研制的新速度。
2022年11月,在罗阳同志逝世10周年之际,张永亮、李晓丹等人向习近平总书记致信汇报了罗阳青年突击队的攻坚历程。不久,他们收到了总书记回信。回信句句情深、字字暖心,让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
沈飞园区中,罗阳雕塑面带微笑,沐浴阳光清风,见证无数青年航空人托举一架架战鹰呼啸而起,巡万里关山、卫中华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