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军论坛】
◎黄海梁 高 凯
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使战争形态快速变化,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艇、巡飞弹等智能化武器装备的投入使用,让战场决策周期逐渐变短,倒逼指挥员及指挥机关想在前、谋在前、动在前。
进行前瞻式谋划和决策
智能化作战是一项涉及物理域、信息域、社会域、认知域等多层面多系统的复杂工程,不可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前瞻思考、长久谋划。指挥员及指挥机关需要了解机器学习、大数据、量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动向,考量智能化作战的制胜机理、作战概念、人才培养、装备研发、理论创新等问题,制定军事智能化发展战略。应结合使命任务,区分不同战略方向、不同军兵种,思考智能化作战的具体样式和能力生成路径,提出建设需求,提前布局。围绕单兵、单装、单平台在未来智能化作战中的功能定位,运用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技术构设作战场景,找准与未来智能化作战相契合的任务点。
《孙子兵法》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算”历来是优秀兵家必备之技。冷兵器时代,“算”多为“庙算”,即通过占卜神灵及气象星辰等进行决策,决策科学性低。热兵器时代,“算”多为“概算”,即指挥员及指挥机关基于战场经验,对影响作战的地形、气象水文等条件进行定性分析、实现决策。机械化时代的“算”多为“细算”,指挥员及指挥机关通过运用兰彻斯特方程、战斗力生成指数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辅助自身决策。信息化时代的“算”多为“精算”,指挥员及指挥机关可以依托兵棋、模拟仿真等计算机软件进行定量分析,最终作出决策。随着大数据预测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化时代的“算”将是“前算”,即通过大数据分析未来战场态势,预测不同作战场景下的战果,通过人机结合,实现真正的“未战而先算”。
依托智能技术预测战场态势
应对智能化战场,作战体系必须反应迅速,而这离不开天、空、地、海、潜、网等全域多维空间作战力量的协同支持。随着信息数据传输距离、速率的明显提升,智能化作战更加强调分散部署、瞬时聚能,“去中心化”特征凸显。这种趋势将带来“后端谋势、前端聚势”的智能化作战样式,即以人为主体的“高智能体”在战场后端观察战场整体态势,以无人机、机器人、无人战车等为主体的“低智能体”在战场前端,完成自主发现目标、自主跟踪监测、自主组网铰链、自主共享情报、依令快速打击等系列动作。
在这一背景下,指挥员和指挥机关需要根据智能化作战特点,依托智能技术预测战场态势,进行“前馈式指控”。看一步、算多步、胜全局。在平时,指挥机关要及时搜集更新部队演训与危机处置数据;在战时,要依托嵌入大数据的“网—云—边端”智能通信网络,实时预测战场态势。在可能的危险发生前,通过人机结合,借助“云端”向作战人员、武器平台等边端力量发出告警信息,使相关人员做好准备,根据实际战情及时消除危机,防患于未然。
战争形态的演变正在让作战成本持续提高。一些集群战术让作战回归到了拼数量、拼资源、拼消耗的模式,使平时准备、体系运维的成本不断增长。这一情况对战时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挥员及保障部门应在战时根据战场态势实时调配作战资源、保障力量;在平时,根据使命任务、作战对手、作战区域、作战场景预想预测战损战耗,展开前置式保障,将保障资源和力量提前部署在预设战场周边,在作战初期实现自给自足,使作战体系正常运转。
(作者单位:陆军第71军某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