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高校领导专家 调研报告摘登】

    以“四个创新”实现校地互利共赢

    胡金焱 青岛大学党委书记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使命之一。青岛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在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中求发展,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求突破”的发展理念,以服务求支持、以交流促合作、以融合谋发展,加快推进校地融合发展,为服务区域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青岛大学围绕“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这一主题,走访兄弟高校、合作单位,深入学院部处,开展深度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关部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学院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对接企业的力度不够;部分专家学者还没有真正“走出”校园,一些专家学者在进行社会服务时还停留在“个体户式”的服务上,没有实现服务对象、服务者(学者)和学校“三赢”。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青岛大学将创新理念、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提高服务本领,增强服务能力,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学校事业发展。

    一是创新理念。要纠正过去的错误理念,树立“在服务中找资源,在贡献中求发展”的意识。要通过校企、校政合作,以需求为牵引,发现问题,找到新的研究方向,形成研发—人才—转化的良性生态。要坚定不移抓好学校发展的“一体四翼”,即坚持学校事业发展为“体”,拓展办学空间资源、医学医疗、师范教育(基础教育)、科技文化社会服务为“四翼”。

    二是创新组织。要改变过去散兵游勇式的服务形式,有组织地对接校地、汇聚信息、引导供需、招才引智。学校要持续健全和落实好支持社会服务的政策机制和制度安排,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鼓励专家学者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校相关部门要做好社会服务的引导,如合作发展处重点抓“需求侧”;科技处、社科处抓“供给侧”;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供需两侧都要抓,当好“媒婆”,对接校地、汇聚信息、统筹合作,引导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学院(部)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主体责任,抓对接、抓合作、抓服务,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获取发展资源的能力以及助推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能力。

    三是创新机制。创新机制就是要做到政策导向、评价改革、考核驱动,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考评机制,充分提升社会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以激励为导向,设置科学有效的社会服务工作考核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学校二级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要充分挖掘各学科的智力资源、科技资源,全力推动成果落地转化。要激发科研动力、提升研发能力,推动实现科研成果高水平转化。与此同时,要通过社会服务,推动学科水平迈上新台阶。

    四是创新合作模式。要全方位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引领性技术攻关、标志性成果转化、高水平人才培养、开放性合作交流。要整合校内优势科研团队,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与应用等工作,推动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要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积极承办、举办与山东省及青岛市发展战略有关的论坛、学术会议等活动,促进思想碰撞、学术争鸣,为经济发展、公共治理、文化传承提供智力支持。要发挥人才集聚优势,建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推动校地、校企人才共享共育共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