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4日 星期四
杂交鲟“京龙1号”游入寻常百姓家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提到鲟鱼,大家可能首先想到昂贵的鱼子酱。9月1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了解到,经过20多年的产业化养殖,鲟鱼已经从曾经的“王谢堂前燕”,“游”入寻常百姓家。

    杂交鲟“京龙1号”是我国首个肉用鲟鱼选育新品种。“我们经过20多年选育出的杂交鲟‘京龙1号’,就是为了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在种业振兴成果展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胡红霞向记者介绍道。目前,胡红霞团队已突破“京龙1号”亲本选育、制种、人工繁殖、分子标记辅助亲本种质鉴定等关键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行鲟鱼商品化养殖,鲟鱼养殖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开发优质新品种鲟鱼迫在眉睫。

    自2001年开始,胡红霞团队以1999年至2004年从欧洲引进的受精卵及鱼苗经过两代选育的西伯利亚鲟为母本,以1998年至2002年从黑龙江捕获的野生亲鱼人工繁殖苗种经过两代选育的施氏鲟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获得了杂交鲟“京龙1号”。该品种于2022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水产新品种。

    “我们通过对多种杂交组合比较发现,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的杂交种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生长优势和抗逆性。因此,我们选定了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作为亲本,以群体选育再杂交的方法进行新品种的选育。”胡红霞说。

    研究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2月龄杂交鲟“京龙1号”与父母本相比,体重分别提高22%和26%;18月龄的“京龙1号”体重比父母本的体重均提高了40%以上。

    2012年,杂交鲟“京龙1号”开始了规模化制种,受到广大鲟鱼养殖户的欢迎。

    “近10年,杂交鲟‘京龙1号’相关养殖配套技术在北京2个国家级鲟鱼原种和良种场、6个保种场,以及河北乃至全国的部分鲟鱼繁殖场、养殖场得到了应用,显著提高了鲟鱼苗种成活率及养殖生产效率,带动了饲料、餐饮、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胡红霞表示。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企业调研结果表明,2019年,以杂交鲟“京龙1号”为代表的鲟鱼苗种占北京市鲟鱼苗种产量的50%以上。近3年来,京冀两地生产示范推广包括“京龙1号”在内的优质鲟鱼苗种3.5亿尾,占全国鲟鱼苗种产量的80%左右。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推介发布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杂交鲟‘京龙1号’养殖及配套技术”入选水产类主推技术。

    如今,胡红霞团队研发的周年人工繁育技术实现了鲟鱼苗种的订单式生产,研发的鲟鱼种质鉴定技术保障了鲟鱼苗种的质量,提高了鲟鱼商品鱼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有力保障了我国鲟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香辣鲟鱼排、鲟鱼肉片、凉拌鲟鱼皮、鲟鱼饺子、鲟鱼面……各种用鲟鱼制作的美食正端上百姓的餐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