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8日 星期二
做强肉牛产业发展“芯片”
图为以66万元高价夺得“标王”的华西牛种公牛。
中国农业科学院供图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内蒙古乌拉盖不仅风景如画,也是我国肉牛种业振兴的主战场。

    “66万元,第三次,成交”。日前在这里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暨攻关成果展示活动上,一头性状优秀的华西牛种公牛夺得“标王”,拍出了66万元的高价。

    良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芯片”。在拍卖会上夺得“标王”的华西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导培育而成,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首席李俊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华西牛培育工作始于1978年,经过40多年的杂交改良和持续选育,形成了当前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的专门化肉用牛新品种——华西牛。

    “目前,华西牛已开始第5世代的选育工作。”李俊雅说。

    华西牛具有生长速度快、净肉率高、繁殖性能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既适应我国牧区、农区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生长,也适应南方草山草坡地区生长。

    我国牛肉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不是肉牛育种强国,优秀的种公牛和冻精仍被国外垄断。

    “加大肉牛遗传改良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迫在眉睫。”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表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肉牛育种取得一系列成效: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建立种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建立了肉牛遗传评估平台,遴选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44家,组建育种核心群2万余头,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成立了多种形式的联合育种组织,吸纳全国30多家种公牛站和核心育种场参与,对秦川牛、延边牛、渤海黑牛等品种开展持续选育提高;在我国本土品种资源基础上通过杂交选育,培育出的蜀宣花牛、云岭牛、阿什旦牦牛等品种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