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在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沃柑生产基地进行疏果作业。刘昊摄 |
◎本报记者 刘 昊 通讯员 陈秀清
113件
近年来,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驻科技研发平台39家,技术研发成果127项,申请或授权专利113件,推广科技成果81项。
7月14日,在广西鸣鸣果园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鸣果园)一期基地里,鸣鸣果园信息技术负责人罗华福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起鸣鸣果园果树数字地图:“屏幕里的一个小红圈就代表一棵沃柑果树,每棵果树都有一个单独的编码,相当于一张‘电子身份证’,打开任意一棵果树的编码,即可查看这棵果树的状态。我们运用无人机航拍定位、农作物图像识别等技术,集成作物档案、地块分布、滴灌布局、巡检农事记录等信息,把果园搬到了电脑上,让沃柑种植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作为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建设单位之一,鸣鸣果园在南宁市科技局等的项目支撑下,积极推进智慧果园建设,引领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助推当地沃柑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部日前公布第九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结果,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记者来到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探访其以沃柑作为主导产业,进而发展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密码”。
依托优势 创建特色品牌
眼下正是南宁市武鸣区沃柑的壮果期,一串串拇指般大的果实,掩映在层层叠叠的绿叶中,在盛夏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一层淡淡的光泽。从2012年引入沃柑进行试种,到现在发展成为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武鸣在10多年的时间里,打造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
从建设伊始,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就具有发展目标明确、产业特色鲜明的特点,即整合南宁市武鸣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资源,围绕以沃柑为主的亚热带特色水果产业,聚焦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打造成为面向东盟、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亚热带水果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高地。
“高标准谋划,高起点推动。”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南宁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园区管理工作专班,集中推进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同时及时印发了园区总体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借助“最强大脑”,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高水平人才队伍推动园区建设。
“今年沃柑价格如何?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今年2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带领华中农业大学专家一行来到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柑橘产业发展“把脉支招”。
为推进园区建设,南宁市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柑橘产业科技合作为突破口,从共建研发平台、申报科技项目、促进成果转化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锚定目标 驱动发展“引擎”
沃野千里,橘林如海。在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起凤橘洲沃柑种植基地,树下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树上高压喷淋系统全覆盖,实时监控生产全过程。
多用途打药机、无人机打药、智能高压喷雾打药系统、人工智能巡园机器人……在该基地里,现代农业智能装备随处可见。
广西起凤橘洲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增桂表示,在园区的支持下,起凤橘洲沃柑种植基地承担了近10项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科技项目,不断强化科技农业和智能装备支撑,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科技的加持,让起凤橘洲的沃柑走出国门,远销东盟、中东等国家。从2022年10月至今,起凤橘洲出口沃柑2930吨。
三年来,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针对沃柑产业发展需求,每年专门投入科技专项经费,引导并支持园区企业依托区内外高校院所,针对园区产业发展瓶颈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目前,园区在柑橘新品种及种苗选育繁育、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加速向产业链标准化、生产绿色化、管理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而在起凤橘洲沃柑种植基地30多公里外的广西水果试验展示中心,邓秀新院士团队的驻点科研人员在忙着记录柑橘新品种的生长数据,开展柑橘新品种选育、采后处理等技术试验研究。
广西水果技术指导站副站长王举兵表示,作为园区的科研基地,广西水果试验展示中心引进邓秀新院士团队,联合成立了广西果业技术研究院,实施柑橘无核优质晚熟新品种培育等5个科技重大项目,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年来该中心共引进水果新品种320多个,引进示范无人智能喷药机等农机28类,展示新技术30多项。
近年来,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驻科技研发平台39家,技术研发成果127项,申请或授权专利113件,推广科技成果81项。
科技赋能 产业提质增效
武鸣区锣圩镇“掌沃桔面”果园内的沃柑果树,枝叶繁茂,苍翠欲滴。而果园外农户种植的一些果树,却出现了发黄的枝梢。
“沃柑果树正常的叶子绿得发亮,而感染了黄龙病的柑橘树,它的外围或者顶冠的叶子,会出现均匀的黄化。”广西云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宇抓住一棵树枝,指着发黄的叶子告诉记者。
“柑橘黄龙病可防可控不可治,柑橘一旦感染黄龙病,目前无药可治。”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果果说。
针对柑橘黄龙病危害等问题,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广西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以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和桂中南柑橘综合试验站为技术研发平台,以广西云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农业领头企业,形成了一套柑橘黄龙病防控栽培新模式,实现了柑橘黄龙病高效绿色防控,并进行示范推广。
李果果介绍,这套柑橘黄龙病防控栽培新模式主要采用宽行密株的宜机化建园、起垄和半避雨条件下的水肥精准管理、轻简化小冠树形培育和维护、园区高效精准喷药扑杀木虱等技术成果。
“得益于这些技术成果,现在我们果园内的柑橘黄龙病病株率在3%以下。”王小宇说。
三年来,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后建立了27个、面积达2.45万亩的柑橘黄龙病防控示范区,示范区内柑橘黄龙病平均病株率1.1%。
随着柑橘黄龙病得到有效防控,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沃柑产业实现稳步发展。园区核心区、示范区的科技应用示范带动沃柑产业提质增效,园区现有沃柑种植规模48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158.52万吨,实现沃柑产业高标准、高质量、高产量发展。同时,园区依托沃柑种植发展起果类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贸易及乡村旅游等产业,沃柑产业链超百亿元。
鸣鸣果园集团总经理助理李剑光表示,作为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企业,鸣鸣果园将不断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多年种植技术标准和数字化建设,持续培训和推广新知识与新技术,不断提升产业种植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培养沃柑产业化工人,平均每年开展智慧农业等新型农业主题培训班500人次,为沃柑产业振兴储备更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经过专业培训,成千上万的农民成为沃柑产业的从业者。三年来,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培训农民5.8万人次,园区核心区和示范区农民分别增收33%和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