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本报记者 陈 曦
6月中旬,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的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迎来首批科研人员进驻。天津滨海高新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血研所)、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三方签署合作协议,以大力推动天津滨海高新区细胞产业发展、助力“细胞谷”核心区建设为目标,围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推进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据介绍,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以需求为导向,立足“解码细胞生态、呵护人民健康”,全力打造“前沿技术中心”和“产品孵化中心”两大开放平台。
“作为首批入驻的科研人员,我对这里的硬件、软件和创新环境都十分满意。”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前沿技术中心主任王洪站在拥有先进设备的实验室内说。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不仅拥有极为出色的硬件环境,还聚集了一批具备强劲技术实力的科学家。在这里,科学家们可以尽情地碰撞创新思想的火花,系统且快速地对课题进行组合攻关。
为了有效激发创新活力,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还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运营管理模式,围绕自身特色建立“多样的自主用人、灵活的市场薪酬、自主的职称评审、科学的评审评价、多元的资金筹措、协同的产业转化、赋权的增能激励”等新型机制体制,并出台一系列涵盖科研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项目和产业对接等的管理制度,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最大程度地激励实验室人才和其他工作人员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自2021年11月16日正式揭牌成立以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积极推进从‘0到1’的原始创新和从‘1到N’的成果转化,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发展、多元人才培育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副主任周家喜介绍,截至目前,实验室精准布局50个“揭榜挂帅”项目立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引入7位院士、近20位杰青优青担任首席,汇聚团队成员700余名;与百普赛斯、中源协和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构建“创新链”到“产业链”全链条的转化生态体系。
下一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将把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一体部署,打造“科研转化—工艺开发—临床研究—质控评价—材料供应”的转化体系,推动高水平科研突破产出,推进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三方联手助推“细胞谷”建设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天津滨海高新区“113X”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产业。特别是近几年,作为京津冀特色“细胞谷”的重要承载地,天津滨海高新区围绕细胞产业,加快建设承载细胞产业集群发展的高能级平台,加强前瞻性、基础性科技创新研究,加速战略性、综合性产业成果转化。
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韩林表示,目前天津滨海高新区已集聚相关企业40余家,涵盖细胞提取制备、细胞存储、质控检验、研发生产、应用转化、冷链物流等细胞产业链各环节,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同时在原始创新、产业转化、先行先试、检验检测、科学监管等方面实现全面布局。
此次天津滨海高新区、血研所、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三方强强联手,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可充分发挥天津滨海高新区在机制、资金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血研所、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在平台、技术、人才、成果转化、创新性细胞产品研发、生产以及吸引风险资金等方面的优势。
“今年3月,天津滨海高新区与海河产业基金合作设立的高新区生物医药母基金完成注册,进一步从金融赋能的角度帮助天津滨海高新区补齐生物医药创新要素,加大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力度。”天津海河产业基金副总经理赵金峰表示,未来,海河产业基金将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水平,为天津滨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添秤”。
下一步,天津滨海高新区将扎实推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落地实施,持续发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主引擎”“增长极”作用,坚持“党建引领 共同缔造”,在全力打造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北方一流科创城方面展现高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