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8日 星期三
青岛中德生态园:
锚定“双碳”目标 践行“三生三美”
图为青岛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高 伟

    

    位于青岛胶州湾西岸的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以下简称青岛中德生态园),是我国首个以“生态”命名并作为根基的双边示范园区。自2013年7月全面启动建设,十年间,该园区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并深刻践行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三生三美”,朝着“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愿景不断前进,加速实现“双碳”目标。

    描绘生态美,打造田园环境

    6月19日,青岛中德生态园下了一场大雨,刚到该园区内企业工作不久的张珊珊发现了“新大陆”。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里的道路会“喝水”,下大雨时路面没有积水,有的路面甚至是“瞬干模式”。

    原来,青岛中德生态园坚持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园区综合应用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息壤、缺口式路沿石、渗井、生物净水材料、露骨料透水地坪等20余项海绵技术措施,下雨时道路可以有效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路面积水成为过去式。

    这里的房屋同样有“神奇”之处。夏季制冷不耗电,冬季供热不耗煤,房屋在保证人体适宜的20—26摄氏度温度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碳排放。

    “园区引入了德国被动房技术,在学校、酒店、办公、住宅等多类型建筑中全面应用被动房,建成15万平方米示范小区项目,累计建设被动房107万平方米,年减碳达2.45万吨。”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常务副主任王莉介绍。

    青岛中德生态园的不同,来源于规划蓝图的高标准。园区建园之初便开展了生态基底调查,设立40项生态指标,其中有6项指标是国内首次提出。

    “我们利用规划的刚性,将生态指标体系进行落地,建立了绿色规划体系和绿色标准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了46项完整的园区绿色规划体系。”王莉告诉记者。

    低冲击开发是青岛中德生态园开发过程中坚守的一项原则。园区保留原始的山脉、水脉、路脉,用村庄拆迁建筑废弃物修复受损山体18万平方米;保留原有水系涵养水源,建设海绵城市3平方公里;都市农场、街角公园、口袋公园等城市公园体系提升了固碳效果。

    随着青岛中德生态园的开发建设,绿色图景徐徐展现,生态之美随处可见。园区内的山王河水清岸绿,变身为一处功能性、美观性兼具的生态湿地公园。河洛埠水库生态环境持续提升,赤麻鸭、白鹭、黑水鸡等鸟类纷纷在这里“落户安家”。

    践行生产美,推进绿色发展

    6月9日,总投资6000万欧元的倍世海尔智能净水工厂在青岛中德生态园正式投产。该项目是水处理领域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上市公司——奥地利倍世集团在亚太区唯一的净水研发、技术及制造基地,在物料存储、物料拣配、生产制造、研发实验等环节均按照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建设,是目前国内唯一按照此标准建设的恒温、恒湿、恒净“三恒”工厂。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直以来,青岛中德生态园在工业项目的筛选上“很挑剔”。园区对拟引进的项目进行严格筛选,重点开展环境影响、核心竞争力、能耗效能评价,着力发展“低污染、低排放、高能效”的项目。园区还提出了“三不要”原则: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不要、达不到生态指标体系的不要、不是绿色产业的不要。

    严苛的生态标准,虽提高了招商门槛,也让更多“含金量”足、“含绿量”高、“含碳量”低的好项目加速聚集。目前,园区已经初步形成智能制造、基因科技等引领性产业集群,基因测序设备制造、智能制造平台等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园区以生态为基底,不断发展绿色产业。目前,已经有24个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项目、30多家德国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招引经营主体达4400多家。”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副主任张云清告诉记者。

    在这里,生态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共识。园区海尔中央空调项目厂房约5万平方米,已经完成总装机量2.25兆瓦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超260万度,折合约减碳0.22万吨。企业还建立了智慧能源数据互联控制中心,对每条线体、每道工艺进行能耗监控。通过空压机余热回收、水泵房电机变频改造、燃气三联供系统建设,实现能源梯级利用,能源综合利用效率80%以上,年减碳0.65万吨。另外,厂房实施隔热保温、高反射屋面板、自然循环送风、冷量回收降温等绿色技术,实现降低能耗32%、降低用水量21%、减碳19%。

    “青岛中德生态园为以能源革命促进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范例。”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对青岛中德生态园的评价。近年来,青岛中德生态园积极参与国家试点任务,其中国家电网重大科技课题——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项目,能源综合利用效率85%,可再生能源渗透率100%;山东省首例泛能网正式运行,年减碳3750吨。

    倡导生活美,共享美好生活

    在青岛中德生态园,低碳既是一种发展模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家住青岛中德生态园龙湖光年小区的邱先生,最近一直开着新买的国产品牌纯电动汽车“上路实测”。

    “同款车型,加上购置税优惠,纯电动车与燃油车价格基本相当,但用车成本是真低,关键还是零排放。”邱先生说,青岛中德生态园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也深刻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

    不仅要绿色出行,还要绿色消费、绿色生活。青岛中德生态园创新应用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交通、绿色碳汇、绿色金融、零碳文化等技术和理念,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社区运行模式。

    近期,中德未来城项目现场塔吊旋转、机器轰鸣,2000余名工人正紧锣密鼓施工,学校、医院、商业等一栋栋建筑拔节生长,向着年底完工的目标冲刺。

    中德未来城是青岛中德生态园规划建设的首个“零碳试验区”。这里100%应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充分应用太阳能、地热、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海绵城市技术生态修复绿地80万平方米。据测算,中德未来城每年减碳约4.5万吨,节电约2000万千瓦时。

    绿色低碳发展,是大战略,更是“小确幸”。受益于生态绿色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青岛中德生态园居民生活幸福感日益提升。十年间,园区从无道路、无配套、无企业的“三无地带”,发展成绿树成荫、碧水蓝天、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15个村庄完成搬迁改造,集体收入超过4000万元,集体资产更是达到21亿元,居民的日子愈发有滋有味。

    这十年,青岛中德生态园发展建设经验入选联合国人居环境署绿色繁荣社区建设指南、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全球《绿色与繁荣社区》导则、《国家级经开区绿色低碳创新案例集(2021)》等,摘得全球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绩斐然。

    “下一个十年,园区已经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王莉表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