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7日 星期二
青岛高新区:
“软硬”兼施抢跑智能制造赛道

◎本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肖玲玲

    

    日前,“智能制造发展指数(区域)暨2022年度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在中关村论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上重磅发布,青岛入围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

    作为青岛创新高地、产业高地,青岛高新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作为“1+2+1”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柱产业,通过硬核举措和系列政策支持,推动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切入智能制造新赛道。

    做强硬支撑

    机械臂灵活地翻转挥舞,水平臂测量机、徕卡激光跟踪仪搭档作业,一旁的电脑屏幕上则实时更新着数据,屏幕同时显示着虚拟车身,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质量精确度。这是科技日报记者在青岛高新区的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克斯康)双智赋能中心看到的极具科技感的一幕。

    作为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链主企业,海克斯康拥有14项全球首创产品,8项“世界之最”测量技术。全球95%的汽车制造、90%的飞机制造、80%的骨科植入物制造及75%的智能手机制造,都使用了海克斯康的技术;国产大飞机C919等也有它的身影。

    “我们以自主可控的高精度测量装备、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整体方案三大战略路径,深度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智能计量装备确保产品质量,大数据分析并预测生产运行状况,为产品设计和制造提供改进依据。”海克斯康智能制造研究院执行院长隋占疆介绍说,目前海克斯康已构成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核心技术组合,并在航空航天、电子、轨道交通、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广泛使用。

    提升“软”实力

    如果说精密仪器仪表是实现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工业软件则是推动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必备的“软”实力。

    “工业软件的价值不是一堆代码,而是沉淀了大量的工业知识。”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大中华区执行总裁郝健表示,海克斯康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集成了硬件、软件方案,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租赁或订阅不同的数字化硬件、软件方案,降低企业数字化成本,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制造关键流程的智能化。比如,CAE工程和仿真技术可以取代产品研发阶段大部分的物理实验,从而大幅降低研发成本,加快产品上市时间,实现精确的模拟仿真,并通过仿真结果数据分析,优化产品设计等。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位于青岛高新区的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捷智能)为企业提供智能物流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公司创新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新技术的研发升级,这种研发升级更多体现在控制和软件层面。如基于5G通信技术的路径控制系统,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背景下的智能调度系统、3D监控平台和智能工厂MES系统等。”科捷智能研发总监孙袁介绍,近年来,科捷智能结合客户需求,不断完善软件产品,推出的软件产品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注重与业务场景、智能装备和客户服务相融合。

    给予全方位支持

    “青岛高新区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与我们的‘双智战略’——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非常契合。”海克斯康相关负责人孙智宏告诉记者,自2019年入驻青岛高新区后,企业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领域取得诸多突破,陆续获评青岛市数字化示范车间、青岛市数字化转型重点行业赋能中心、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行业企业链主等荣誉。“这离不开青岛高新区的支持。”孙智宏表示。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相继出台了《青岛高新区关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青岛高新区关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相关资源配置优化并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

    日前,青岛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古智能)获证监会核发的首次公开募股批文,公司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为助力盘古智能上市,青岛高新区开辟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在产业基金、平台孵化、人才培育、上市服务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加快构建‘1+2+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发展,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实现提质增效,助力青岛高新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青岛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