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健高 宋迎迎 通 讯 员 李颖慧 刘 伟
孟夏时节,万物并秀。
胶州湾北侧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一片繁忙景象。6月初,科技日报记者在多式联运中心看到一列列满载商品的国际班列缓缓驶出;在“上合国家客厅”里,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客商热切地联络着进出口贸易;在上合大厦项目现场,800余名工人加紧施工……
作为国内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上合示范区肩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任。启动建设五年来,上合示范区提升经贸合作平台“硬联通”,优化经贸示范模式“软联通”,不断向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产品、标准和模式,推动地方经贸合作从试验到示范。
高水平开放聚合力,全力扩容国际“朋友圈”
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确定的四项重点任务中,“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区域物流中心”排在首位。上合示范区发挥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物流通畅、经贸通达。
日前,在青岛海关所属胶州海关办结过境运输手续后,一列满载韩国产塑料颗粒、汽车配件等商品的过境货物专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出,发往哈萨克斯坦城市阿拉木图。货物从韩国仁川港起运,海运至青岛港中转,在上合示范区换乘中欧班列,全程仅需14天就可到达中亚地区。
这样的运输线路在上合示范区已经成为常态。日夜不息的国际班列,保障着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物流链、供应链的高效稳定。过去五年间,上合示范区积极探索开行跨境电商专列、冷鲜蔬菜专列、“铁路快通”专列,拓展图定线路。如今,上合示范区国际班列线路从2019年的2条增至21条,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
高能级平台增活力,全面链接“上合资源”
不久前,俄罗斯SinoRuss咨询公司总经理苏拉娜·拉德纳耶娃到上合示范区考察,发现上合示范区的定位及优势与SinoRuss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当即选择将中国总部落户上合示范区。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借助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仅用两小时便完成了公司注册。
“非常惊喜,此前我从没体会过如此高效率的政务服务。能预想到,公司未来在这里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苏拉娜·拉德纳耶娃说。
2022年11月,上合示范区在全国首创推出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发布。该平台实现“贸易+通关+物流+金融”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服务,目前已吸引近5000家企业上线入驻。多个政府部门、商协会和贸促机构参与平台合作共建,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产业生态与平台发展双向赋能的态势。
搭好平台才能更好地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随着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重大支撑性平台的全面启用,上合示范区全面链接“上合资源”,成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贸易链、价值链交汇的枢纽节点。
高质量创新强动力,全心打造“上合模式”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是《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到的任务。自启动建设以来,上合示范区围绕物流运输便利、贸易发展便利、投资合作便利、人文交流便利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累计推出56项制度创新案例,为中国对外开放贡献“上合模式”。
“从咨询到申请,从办理公证到代办认证,线下只需跑一次,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这项创新太方便了!”发出如此感慨的,是上合示范区一家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的中资企业法人代表。
前不久,该企业因对外业务发展需要,计划在白俄罗斯设立分公司,但公司法人代表由于个人原因无法前往当地办理开户手续。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登录上合“法智谷”线上涉外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寻求解决方案。在平台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带着相关材料前往上合公证服务中心,一次性办妥了所有问题。
聚焦深化国际物流合作、现代贸易合作,上合示范区创新实施数字“一单制”,实现国际铁路联运运单线上流转、融资、兑付;首创推出“上合·银关通”、出资5000万元设立关税风险补偿金,为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代缴关税担保金,为企业减轻流动资金压力;发布上合贸易指数,实施中俄报关单跨国“一单两报”,推动与乌兹别克斯坦海关AEO互认。
“我们以经贸合作为原点,以企业为主体,以通过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动力主轴,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联动链接,为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方经贸合作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青岛市委常委、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新竹介绍,五年时间,上合示范区带动青岛市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从2018年的361.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73.6亿元,年均增长24.2%。
五载耕耘,精彩蝶变。“上合示范区有力地促进了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用开放凝聚了‘上合力量’。”上合示范区勇扛重任,创新示范,得到了上合组织秘书长张明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