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泰和芳纶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纺丝车间,工作人员在查看纤维外观成型情况。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记者 王迎霞 通 讯 员 石虹媛 陈海洋 丁巧玲
只有抱团发展,深化产学研融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宁夏回族自治区锚定重大战略需求,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创新主体,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资源集聚效应。
“最近,我们与宁夏大学基本达成了建设联合实验室的协议,与四川大学和北方民族大学谋划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积极为创新联合体开展从原料到纤维、从下游应用到基础研究工作搭建广阔舞台。”4月28日,宁夏泰和芳纶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泰和芳纶)综合管理部部长孙德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这一天,距离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批复组建首批宁夏创新联合体的日子,整整过去了两个月。由泰和芳纶公司牵头的宁夏对位芳纶创新联合体,是备受瞩目的16个“大咖”之一。
“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模式,需要先行先试,更需要群策群力。
宁夏锚定重大战略需求,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创新主体,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资源集聚效应。
深化融合 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国最大的高性能纤维生产企业——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有一家控股子公司,它就是泰和芳纶。
作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对位芳纶是国家骨干装备制造的基础关键材料。泰和芳纶公司下属的对位芳纶产品,产能目前稳居全国第一。
依托国内芳纶行业领军企业,新生的宁夏对位芳纶创新联合体蓄势待发。
“集团打算依托宁夏大学重点实验室,带领创新联合体相关单位一起进行化工装备的设计开发及原辅料的工艺技术研究。在企业内部,山东的优质创新资源也将强势介入开展工作,比如我们研究院计划在宁夏设立研发中心等。”泰和新材集团战略规划研究院经理王忠伟透露。
孙德卫表示,发展对位芳纶需要原材料,“公司与上游原料源打通,一方面满足自己所需,一方面供应其他厂家。产学研结合,上下游延伸,从而积极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组建创新联合体之于宁夏,是一场“及时雨”,更是一剂“强心针”。
近年来,宁夏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深入推进科技改革,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积极开展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不高、科技创新基础仍然不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除了一些长期推进科技创新的企业,宁夏大部分企业存在创新活动水平低、收益低等问题,生产的产品以原材料初加工、粗加工等工业中间品为主,能够引领产业的科技骨干型企业和突破性创新活动数量不足,企业整体上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统计显示,企业建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仅有609家,约为全区科技型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企业科技领军人才19人,仅为全区科技领军人才总数的五分之一,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科技创新需求。
只有抱团发展,深化产学研融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宁夏首批创新联合体应时而生。
立足区情 推动高质量发展
根据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强区行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宁夏科技厅研究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于2022年8月2日正式印发。
“这是由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分工协作,自发组织形成的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合作组织和利益共同体。”宁夏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处长马小明指出。
以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目标,以开展技术攻关为主要任务,以市场机制为纽带。16家创新联合体从宁夏经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聚焦现代化工、新型材料、绿色能源、高端牛羊肉等产业领域布局建设。
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红寺堡区天源良种羊养殖繁育有限公司等行业翘楚,共计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创新主体84家,建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1个。
白色脂肪均匀浸入红色肌细胞,呈大理石花纹状,斑斑点点犹如雪花,涮熟后嚼一口,鲜嫩多汁。红寺堡区天源良种羊繁育养殖有限公司培育的“雪花羊肉”,成为羊肉界的“天花板”。
多年来,该公司负责人寇启芳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开展合作,潜心培育“一胎多羔”等新品系,繁殖率由103%提高到160%以上,为宁夏滩羊新品系后续“育繁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宁夏,滩羊产业是与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冷凉蔬菜齐名的六个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联合体成立以后,我们将协同推进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寇启芳说。
锚定这一目标,宁夏滩羊产业草畜创新联合体致力于开展草畜一体化研究,滩羊保种、育种研究,高端滩羊肉产品研究。
高效太阳能单晶硅产品技术研究创新联合体、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联合体、设施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创新联合体……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要打一场“硬仗”。
多措并举 支持联合体壮大
在宁夏这片创新热土,创新联合体并非异军突起,创新链上各节点都在探索如何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滩羊妈妈”寇启芳是一名科技特派员,她的“娘家”——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早就意识到协同创新与开放共享的力量,并将其积极付诸实践。
今年初,该中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印发《宁夏科技特派员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指引(试行)》,鼓励广大科技特派员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创新品牌培育,实现技术、信息、金融和产业联动发展,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和乡村全面振兴。
这彰显了拒绝单打独斗的姿态,也释放出渴望破茧成蝶的信号。从法人科技特派员企业到各行各业龙头骨干企业,点点星火,汇聚如炬。
翻阅《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8项支持措施让人感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满满诚意。
创新联合体申报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支持;成员单位符合科技金融业务支持条件的,纳入“宁科贷”、科技金融补助等予以优先支持;支持创新联合体内形成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组建或参与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创新联合体内部产生的创新创业载体,优先认定为自治区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
当然,权责利永远都是“双生花”,宁夏将对创新联合体严格监督管理。
“我们对已批复的创新联合体实行动态管理,委托专业机构对其运行成效每两年开展一次绩效评价。连续两次绩效评价结果为差的,取消创新联合体资格。”马小明表示。
另外,各创新联合体须严格按照组建协议建立利益保障机制,牵头单位组织不力、未按共建协议履约的,科技管理部门有权取消创新联合体资格。
下一步,宁夏科技厅将加强对创新联合体在运行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推动建立完善“优势互补、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工作机制,加快凝聚体系化、有特色的协同创新力量,促进形成从科技攻关到成果产业化的“创新循环”。
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融通发展,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地处西北一隅,这是科技工作者永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