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观点要览】
文章:《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
因素》
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 年第10期
作者:陈强、王丹丹
评荐:李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基于2014—2019年的实证数据,评估了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创新产出的空间异质性,探讨了区域创新产出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文章分析指出,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创新产出整体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创新产出高的省级行政区相互聚集,创新产出相对低的省级行政区也相互靠拢。上海、江苏、浙江的“创新辐射”效应显著,以点带面形成长三角高创新产出区域;北京、广东、四川、湖北存在不同程度的“创新虹吸”效应;西北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周边缺乏高产出省级行政区带动其发展。针对分析结果,文章提出,各省域应结合自身地理位置和创新资源禀赋,有所侧重地在研发投入、创新环境、外部交流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创新辐射效应,补齐创新能力短板。同时,应坚持“全国一盘棋”,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全局性视角出发,面向不同省域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明确区域创新高地应以点带面发挥创新策源优势,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创新合作,提升正面辐射效应,避免要素过度“虹吸”影响区域创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