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第一资源】
◎本报记者 过国忠 实习生 柳 鑫
前不久,为期2个月的2022年“锡望您来”无锡市线上高端人才招聘会落幕。其间,共有269家企业发布了岗位信息,发布高端职位近2000个。
这是江苏省无锡市多措并举引才、用才的缩影。过去十年,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该市吸引了超百万人才落户。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引育江苏省“双创人才”610人、“双创团队”58个。
迄今,无锡市已连续4年获得“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殊荣,连续3年获得“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称号。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注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不断迭代各类人才政策,是无锡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引才工作的重点。
2016年以来,无锡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前期全力招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基础上,不断改变“打法”,先后推出太湖人才计划及其系列升级版、“锡引”工程升级版8条、“锡引惠才”12条、关于促进港澳青年人才来锡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引才政策。
除此之外,无锡统筹各主管部门配套相关实施细则,推动各县区板块研发“暨阳英才计划”“陶都英才计划”等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
无锡市委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多年来,无锡围绕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为创新创业人才敞开大门、提供舞台。如今,从优秀大学毕业生到高技能工匠,各类人才在无锡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十年前,无锡基于制造业转型的迫切需求,采取“柔硬”结合的方式,引进了国内数字化制造领域领军科学家丁汉,由其领衔的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落户无锡市惠山区,点燃了无锡数字经济的“火种”。
“我们团队获得了无锡太湖人才计划1亿元的资金支持。在无锡政府全方位的支持下,通过几年努力,我们攻克了一批核心技术难题,推动了高端制造工艺和装备产业化。”丁汉对记者说。
经过十年的潜心培育,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已经孵化出无锡黎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吸引了500多名人才落户无锡。
在丁汉团队的示范推动下,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梅雪松等学者相继带领团队,来到无锡领衔创办新型研究机构和创新实体。
“引进一名院士,便带来一支团队,就可集聚一批领军、紧缺、关键性基础人才。由此,我们在全国创新探索出了‘链式聚才’模式,实现了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贯通,为无锡高质量发展打造出‘智慧引擎’。”无锡市科技局局长赵建平说。
去年以来,无锡市委市政府着力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持续打响“无比爱才、锡望您来”城市引才品牌活动。
做好人才金融服务
2018年,王峰带领创业团队来到无锡,创立了无锡雪浪数制科技有限公司。短短几年,他们便打造出了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并自研数据智能系统,解决了行业多项技术难题。
这背后离不开资本的大力支持。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无锡累计投入人才资金超28亿元,扶持1322家创业人才企业在无锡落地开花,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达66家。
近年来,无锡更是创新实施系列人才金融举措,以资本为媒,做好人才金融服务文章。去年,无锡太湖人才发展基金问世,成为全市首家人才金融母基金,目前其已投资设立3支子基金,合计出资达4.62亿元。
而在这之前设立的太湖人才天使基金,已投资了14家企业、投资总额达1.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0.05亿元。
同时,为给创业兜底保障、让更多青年人安心,无锡市不断做大“人才贷”,累计服务227家人才企业申请获得14.47亿元无抵押贷款。
无锡还建成了江苏首个人才金融服务综合体——无锡人才金融港。截至目前,已有40家市场机构、13个服务平台入驻,累计举办路演评审、“直播带岗”、交流沙龙等活动超500场,线上线下服务超百万人次。
为推动人才服务便利化,无锡加快建设人才大数据中心,上线无锡人才工作网和人才服务小程序,设置项目申报、服务申请等功能模块,实现政策“一站直达”、服务“一键享受”、供需“一网对接”。
除了真金白银,无锡还用心营造创新生态,以“优生态”理念拴心留才。
2017年8月,李大明决定把公司落户在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转眼5年时间过去,李大明非常庆幸当初的选择,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成为园区和业内的“科技小巨人”。
“当时,我们在走访了全国10多个城市后才决定落户无锡。这里既有与我们业务相关的传统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产业资源,也能给予创业团队、研发人员足够的支持。”李大明对记者说。
如今,像王峰、李大明一样的创业“黑马”从四面八方奔向无锡,在这里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截至目前,无锡人才总量达207.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6.64万人、高技能人才51.12万人,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正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为无锡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磅礴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