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志参加雪地狙击训练 何利军摄 |
◎黄腾飞 何利军 本报记者 张 强
王守志当兵12年,两立三等功,夺得战区陆军“西陆猎鹰”狙击手比武第二名,两次斩获集团军射击比武桂冠,多次被上级评为“神枪手”“优等射手”“优秀教练员”“新时代精武强能标兵”。
月黑风高,深冬的塞北草原除了呼呼风声,一片死寂。
“发现蓝方车辆目标……”一名眼中布满血丝的军士放下望远镜,示意队友向上级报告。可偏偏这时,电台通联因受蓝方电磁干扰而中断。风渐小,蛰伏在地的军士和几名侦察兵甚至都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时间不等人!”这名军士咬紧牙关,这几天的经历不停地在他脑海中跳跃。红蓝对抗已持续五昼夜,皮肤干裂、嘴唇发紫的他带领侦察小组穿插百余公里,排除万难突入蓝方腹地,对重要目标实施侦察破袭。
抓紧部署分工后,他“狙杀”了一名指挥员,并和队友成功将蓝方侦察车包围,配合主力夺取了阵地。
这名智勇双全的军士,正是第77集团军某红军旅侦察班长、一级上士王守志。中等个头,脸圆肤黑,一身腱子肉,王守志浑身上下都透着刚猛劲儿。
加钢淬火,挑战自我
在战友眼里,王守志可是一条硬汉——当兵12年,两立三等功,夺得战区陆军“西陆猎鹰”狙击手比武第二名,两次斩获集团军射击比武桂冠,多次被上级评为“神枪手”“优等射手”“优秀教练员”“新时代精武强能标兵”。
但谁能想到,王守志新兵下连的第一个岗位,竟是文书。文书工作忙、节奏快,整日与电脑、文件资料打交道;但即便如此,他每天加完班还是要抽出时间进行体能巩固性训练。
两年后,王守志义务兵服役期满,决定留队。在旅里组织的预提指挥军士集训中,王守志这个小文书却让人大吃一惊——3000米跑10分多、单杠引体向上能做近40个、仰卧起坐两分钟120个、教案编写满分……集训结束,转改士官的他当上了连队军体教练员。
此后,王守志仿佛开了“挂”。他一次次挑战自我,给自己加钢淬火。几年里,他总结摸索出夜间寻路、目标研判、快速引导等诸多经验方法,参与编撰的《狙击手训练教材》《射手必备技能》《影响射击的主要因素》等教材被全旅推广使用。
无惧改革,迎难而上
部队改革大潮中,王守志从步兵转岗到侦察兵。面对运动狙击、牵引横越等陌生高难课目,和他一起转岗的战友都面露难色。
“现在是关键期,我们哪还等得起?”身为班长的他带头突围,缠着专业侦察兵“取经”,并利用休息时间加练。
烈日高悬,他趴在滚烫的地面练狙击瞄准,摸索呼吸与击发的契合点;细雨绵绵,他穿上雨衣钻进草地练潜伏,强定力;风沙戈壁,他加练据枪瞄靶,细研环境、温差对弹道的影响,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类参数和经验……
短短半年之后,旅里组织狙击手射击考核。短短20秒内,他打出的5发子弹全部命中800米外的靶标;更令人称赞的是,这5个弹孔相互间距均不到1厘米。
从此,王守志“铁班长”的名号在战友之间越叫越响。
朔风鸣鼙鼓,大雪满弓刀。前不久,海拔4300米的高原腹地寒雪初霁,王守志带着全班战士对潜伏狙击课目进行专攻精练。
高原雪地上,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王守志静静蛰伏,等待目标出现。寒风打在脸上,如刀割一般,他发紫的嘴唇早已干裂渗血,戴着手套的双手已经被冻得通红,眉梢也凝起冰霜,强烈的高原反应也向他袭来。喘着粗气、稍作休整后,他和战友继续潜伏……
夜已深,王守志借助星光,在雪原深处寻找他的下一个狙击战位。他说:“要把严寒和夜暗当作‘磨刀石’,越是艰难,越是考验专业素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