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军论坛】
◎陈志刚
近年来,无人机因航路规划灵活、行动企图隐蔽、作战样式高效等优势备受各国青睐,成为未来可能改变战争规则的新型作战力量。2022年珠海航展中,以无侦-8、攻击-11和“翼龙”“云影”系列品牌为代表的国产空中无人打击体系集体亮相,标志着我国无人机技术已走在世界前沿。
从各国军事实践上看,虽然无人机已初步融入各军种作战体系,但在设计理念、战场运用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在未来,必须加强无人机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战略性布局和实战性检验。
着眼战训一致,加快无人机理论技术突破
无人机代表了未来的空中军事行动新样式,必须紧盯作战对手,瞄准未来战场,在无人机作战理论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统一中,适应军事发展趋势和任务发展需求。科研人员既要加快科技攻关,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重点提升无人机降噪隐身、长程续航、通信中继等战场拓展功能;也要增强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功能作用,做到一机多用,以节约作战平台资源。同时,在智能化的未来战场,无人体系作战的自主化趋势不可逆转,因此既要对人机协同配合、人工智能算法、编制体制调整等方面进行大胆预测、科学论证,又要防范安全风险,在不影响战斗力发挥的基础上,确保自主程序安全可靠。
坚持创新驱动,展开无人机战法前沿研究
无人机实战能力的提升既取决于“建”,更取决于“用”。各级要针对现代战争多型多能,编组作战的特点,组织无人机攻防演练,将侦察、打击、电子对抗等多型无人机混合编组,让它们搭载不同任务载荷,统一行动,形成全频谱探测、多源情报融合、多维定向打击能力;针对现代战争蜂群作战特点,在特定区域密集投放无人机蜂群,运用自杀式、鱼贯式、饱和式等战术样式,对敌指挥通信中枢、防御阵地等高价值目标展开集群作战;针对现代战争联合作战特点,推进无人机作战融入联合作战指挥链、保障链,拓展无人机在战场上可担负的任务,不断提升作战效率。
瞄准融合发展,打通作战能力生成瓶颈
无人机涉及控制算法、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网电攻防等尖端科技领域,只有通过体系融合建设,才能实现效益倍增。
各级要发挥军地融合优势,在训练中引入VR仿真、5G网络、激光定位等辅助技术,在考核中模拟城市街区、丛林河道等复杂地形,加大无人机专业人才培训力度;要着眼于信息融合短板,组织创客团队展开训练革新,深挖现有装备作战潜力,针对部队特定任务场景,发挥无人机在灾情勘察、宣传喊话、定点狙杀等方面的作用,真正实现无人机与其他作战平台的互通互融;着眼于情报传递效率,推动无人机与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融合,实现指挥控制信息和情报信息不间断交互传输,不断提升无人机飞行控制、识别判读和辅助决策能力,真正将情报处理能力转变成战斗力。
聚焦强敌对手,探索无人机应对反制措施
未来战场上,无人机作战将深刻影响各军兵种作战行动,反无人机作战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
各级要树立“防、打、抗、扰”于一体的攻防理念,构筑多域防空作战体系,着眼应对潜在作战风险,掌握强敌对手无人机建设运用情况;着眼于软杀伤,借助电磁干扰、网络攻防力量,展开远程侦察探测、电子干扰和导航诱骗,迫使目标无人机无法正常飞行甚至坠毁;着眼于硬摧毁,在提高对“低慢小”目标识别能力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毁伤,有效回击敌方作战力量。
(作者系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支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