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科研院所负责人谈水利高质量发展

    沈凤生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快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必须系统谋划,着力推进。

    人口规模大、经济体量大、资源环境承载负荷重的基本国情,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基本水情,决定了保障国家水安全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建设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构建起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可以为国家水安全提供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支撑保障。从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努力实现空间均衡来看,全国近70%城市群、90%以上能源基地、60%以上粮食主产区位于水资源紧缺地区,迫切需要在更大尺度上提升水资源科学配置能力,解决水资源空间失衡问题,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来看,北方地区河道生态水量被挤占问题突出,全国地下水年均超采量158亿立方米,迫切需要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络,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实现“还水于河”,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从应对水旱灾害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来看,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风险,需要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安全运行。总之,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对于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排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中小河流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

    在推进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国家水网发展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高标准保障防洪安全,高品质保障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推进水利、水电、水运、城乡、生态保护等涉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各层级水网建设。

    三是强化底线思维,提高国家水网建设标准与韧性,增强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四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激发水网建设管理活力。

    系统谋划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统筹谋划国家水网“纲、目、结”。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结合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存量和增量,构建国家水网之“纲”、织密国家水网之“目”、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协同推进国家骨干网和省市县级水网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升水网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加强水网工程高标准建设,对已建工程进行升级改造,系统提高水网的整体安全性。推动已建水网工程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加强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提升水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把人水和谐理念贯穿水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实现水网绿色发展。

    三是创新水网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按照两手发力要求,创新水网工程投融资机制。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投融资机制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实现水网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水利部党组决策部署,重点围绕各层级水网顶层设计、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布局谋划与技术论证、水网构建重大技术问题研究等方面,做好有关技术支撑保障工作,为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贡献力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