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让全人类共同分享创新福祉
——走向科技自立自强系列评论之九
在肯尼亚纳库鲁郡的埃格顿大学,来自中国的农学教授刘高琼(左二)和学生们在温室大棚内讨论花卉育种和病虫害防治。新华社记者 张宇摄

◎张梦然

    曾经,中国的科技创新在外人眼中,是后发国家的模仿和追赶。而今,科技创新不仅帮助中国填补上了历史留下的差距和短板,更在十年时间里令世界见识到了中国智慧与时俱进、敏锐深邃的一面。

    非凡十年,是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亦是洞察时代风向,进而主动调整应对的十年。十年间,科技创新继续在现代化体系的进程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整体跃升至世界前列,科技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人民工作、生活的高效、便捷与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夯牢基础的同时,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科技创新也被赋予了新的定位与责任。

    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犹如催化剂一般,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与之相伴的激烈竞争,也进一步拉大了强弱国家、族群之间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讲,大变局可视作人类整体生产关系进入深度调整后,各类矛盾在国家内部和国际关系层面的集中体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加剧了这种表象动荡的烈度。

    当原有的理论与技术工具在深层次问题面前失去了效用,找寻推动生产力再次质变的飞升之匙,并且保证新的福祉由全人类公平共享,也就成为科技创新的新使命。

    新时代的中国,不会让机遇旁落。十年间,量子计算、核聚变、深空探索等一众曾经只出现在教材乃至科幻中的前沿科技,正在中国科研和产业人员的努力下照进现实。中国智慧在百年之后,又一次走向引领位置。

    中国的科技创新也从不吝于将果实和方法与朋友相授。

    无论是延伸“一带一路”等对外合作路径,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还是顶住“逆全球化”歪风,加大科技对外开放力度,招引全球人才来华工作创业,科技创新在创造价值的本职工作之外,又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

    如果说科技创新已成为这场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那么国际科技合作,则在互惠中提升了我国科技实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打下了牢固基础,拓展了潜力空间。

    科技开放合作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在全球创新网络中,中国科技的开放合作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力量——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等一系列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围绕药物、疫苗、检测等领域立项支持,与美国、德国、马来西亚、南非等17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研究……

    在全球创新治理中,中国科技开放合作项目携手世界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组织“科技抗疫”国际合作行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国际合作;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在明显增加,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威胁加剧,不单经济、政治领域发生变化,科技、文化格局也在发生深刻调整。

    在日趋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的要求,亦是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我们的科技创新,是新发展格局中最有力、最值得信赖的构建力量之一;我们的科技合作,是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这亦是我们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

    决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已明确在心,中国,必将牢牢把握战略主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