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那小子又获奖了!这次当上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电视上一眼就瞅着他啦!”8月30日晚,原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林黎明专门给科技日报记者打来电话,分享其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
林黎明曾长期分管农村科技工作,退休至今刚满一年,他所说的“渭南小子”正是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渭南市科技局农村科技服务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卢青锋。
一位“80后”基层“老先进”
由于工作原因,记者与卢青锋这位“80后”基层“老先进”比较熟悉。他刚入职时就认识,黄龙山南麓渭北旱塬山乡农家出身,做事踏实勤快,执行力杠杠得没的说。
每次在不同场合见到他,总是见他风风火火,风尘仆仆的样子。
近几年,也常听到他的好消息:2015年—2017年连续三年市级公务员考核优秀等级并荣立三等功一次;2017年3月被渭南市委评为 “优秀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18年10月被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2018年2月被陕西省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评为2017年“扶贫好青年”;2019年9月24日,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五届陕西“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21年6月25日,被中共陕西省委授予“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直至近日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让农民享受到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农村发展,最缺的是人才,农民致富,最盼的也是科技。”让农民也享受到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一直是卢青锋心头的牵挂。
2008年,在借鉴学习了外省科技特派员做法后,卢青锋结合渭南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形成正向与反向相结合、法人与自然人相结合、市级与县级相结合、组团服务与个性服务相结合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解决了乡村适用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渭南“科特派”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为遍开的“创新之花”。目前,全市有300余名“科特派”扎根一线。渭南科技农资农技相结合的社会化科技服务模式“大荔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卢青锋也是功不可没。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是当前陕西省的重要工作之一。作为科技部门骨干,卢青锋积极参与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建设,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目前,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被列入渭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瑞阳”“瑞雪”“瑞香红”等苹果新品种在陕西省大面积推广,“渭麦9号”小麦新品种获得国家审定。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
2014—2018年在蒲城县党睦镇孝东村上任第一书记期间,卢青锋针对村上2300亩酥梨品种单一及80%都是老园的实际,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参与制定了“三改一引”酥梨产业发展计划,引进了玉露香酥梨新品种嫁接2亩。
卢青锋还协助村上能人申报专利3项,改进自走式打药机子关键技术1项,新注册企业4家,注册“誉酥园”酥梨商标1个,引进栽植玉露香酥梨新品种40亩,改造老果园450亩。该村千亩酥梨科技示范园获评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并获市级农业科技园区认定。探索的“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村园区管理模式,实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共同发展,被外界誉为“孝东模式”,蒲城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推广这一做法。孝东村于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一跃成为了全县酥梨种植“第一大村”。
5.5公里道路得到硬化、新修水渠4.7公里、维修道桥2座、安装路灯153盏、清理排碱渠700米、安装健身器材10副。如今,跳广场舞、打篮球……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也有了自己的“夜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卢青锋常年将两个年幼小孩送到岳父岳母家。每年每季及时组织开展“抗疫情促生产”渭南科技特派员在行动活动,不误农忙农事,积极服务六稳六保,用实际行动践行职责使命,奋力书写着基层科技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