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刃”,是火箭军某导弹旅的一个创新工作室的名字。这个创新工作室房间虽然不大,但却出炉了30多项成果。其中,既有小革新、小发明,也有新训法、新战法。
何贤达是“砺刃”创新工作室的始创者。近日,火箭军某导弹旅班长、一级军士长何贤达入选“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沙场论剑,千里点兵。那年初夏,火箭军某型导弹集训式比武进行得如火如荼,多支导弹劲旅、数百发射号手早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训练。可是那时,何贤达正在外地参加某重大活动。等他匆匆赶回训练场,其他营的不少射号手早已苦练多时。归营当晚,何贤达便带着骨干制定“强训计划”,连夜展开“火线突击”。在后来的一个多月里,他们天天鏖战到凌晨,刻苦练习相关技巧。
比武那天,从下午4时一直到凌晨2时,在理论比拼、故障判读、实装操作、战法运用等环节,射号手们开始了一轮接着一轮的交锋博弈。何贤达带着发射单元“弯道超车”,以接近满分的骄人战绩,杀出重围,斩获第一。
遇事操心、干事尽心,这便是何贤达的“性格名片”。旅长吕尔参是何贤达的老营长,他毫不掩饰对这位老兵的喜爱。“他有担当、爱琢磨。他让我们很省心、也很放心。”吕尔参说。
当兵25年,何贤达处处与“一”结缘——当兵在一营,亲眼见证中央军委授予一营“导弹发射先锋营”荣誉称号;战斗在一连,亲身经历该连被第二炮兵授称“科技练兵模范连”;当班长在一班,带领全班22次夺得比武第一;干到一级军士长,65次受到军以上表彰;岗位是一班长,战位是“一号手”,跻身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批士官发射指挥长;获评最高等级的一级操作号手、一级指挥长,两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火箭军为他荣记一等功……“争第一、当王牌”,这是所有火箭兵的梦,也是何贤达的梦!
可是,“砺刃”创新工作室却是何贤达在一次失败后创建的。
在某次演练中,导调组突然宣布两名发射号手“退出战斗”,这让何贤达措手不及。在这次突发情况出现导致演练失败后,他冒出了一个大胆想法——减员操作。
尽管有人质疑,何贤达却偷偷带着一班搞起了训练方法的创新。经过了100余次的研究论证和反复试训,他摸索出了“号手随机互换、单元随机重组”的全新方法。后来,这一全新方法也在部队得到了广泛推广。由此,上级提出建立“砺刃”创新工作室,并点名让何贤达负责。
时隔不久的一次夜间发射训练,正好赶上山区大雾,发射号手很努力,却依然“找不到北,看不到发射的方向”。对此,何贤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看来,战争不分昼与夜,只有提升夜战夜训水平,才能确保部队随时能战、战之能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何贤达带领几名骨干,紧盯训练难题,创新攻关,成功研制出“瞄准三脚架夜间照明装置”“弹心指示器精确定位装置”等装置。使用这些装置,将让夜间瞄准速度和瞄准精度提高近一倍。
打仗本领越练越硬,何贤达的身体却也越来越瘦。一次比武归营,一称体重,他居然轻了20多斤。回到家里,妻子胡玲丽看着很心疼:“你也40多岁的人了,哪能这样不要命?”何贤达却笑着说:“武艺练不精,咋配当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