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家】
“我长大想当科学家”,是童年里不会缺席的一句话,可能是自己说的,也可能是身边的小朋友说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数学、物理老师李永乐在这个“六一”儿童节畅谈儿时梦想时说,他小时候之所以想当科学家,是因为电影、动画片里有很多神奇的道具,当了科学家,就可以发明出这些神奇的道具。
回想小时候的电影、动画片,确实常见科技元素,比较典型的如《猫和老鼠》,杰瑞把各种道具联成环环相扣的机关暗算汤姆,类似的还有《小鬼当家》。生动的视听语言和饶有趣味的情景,引起了孩子们探索科技的兴趣。
如果说80后的李永乐老师是电视的一代,那现在的孩子们可以称之为直播短视频的一代。在这个流量时代,如何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值得好好探索。尽管传播载体从电视转向移动端,但好的科普的内核从未改变:一是创意,二是表达。这个被叫作“知识”的东西,需要“潜伏”在直播、短视频内容之中,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点亮孩子们的科学梦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日开展的一项对北京中小学生偶像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中小学生的十大偶像选择中,科学家位居榜首(28.1%),比排名第二的影视明星数据(12.7%)高出一倍以上。这是个好消息。志当存高远,有崇拜就会有追随,某个方向的道路就可能变得更好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已经有能力给孩子们足够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全心全意、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科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