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研之中 空军工程大学供图 |
空军工程大学不断加强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索实践课程思政建设规律。为深化思政育人主方向,他们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授课竞赛,采取建设专题网站、组织专题研修、举办专题论坛等形式,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开放共享平台。
◎徐腾跃 白 楠 本报记者 张 强
“孟良崮战役中,为什么我军能一举歼灭整编74师?兰彻斯特方程讲,兵力是以平方的形式对战斗力起作用的,我军当时发扬‘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军事思想,集中5倍兵力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个方程不正是体现了我党军事思想的科学性吗?”12月9日,空军工程大学集训大厅内,课程思政观摩会授课教员一席话引来阵阵掌声。
这是空军工程大学首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展示暨示范教学观摩会现场。短短4小时中,军地10余家单位的专家教授分别进行了示范教学和研讨交流,让来自军地知名高校的教员们受益匪浅。
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
去年,一组数据牵动了该校党委班子的心——在高校,教师中80%是专业教师,课程中80%是专业课程,学生80%的学习时间用在学习专业课。另有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
面对这样的数据,该校党委班子深刻认识到,军队院校教育者首先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持“自然、自如、自发”的课程思政标准,思战谋战,研战教战,成为能教学员提高实战能力的“大先生”。
于是,一场“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课程思政改革之风率先在空军工程大学刮起。
“你们充当MEO卫星,负责全球导航定位;这三位同学是IGSO卫星,增强区域几何构型;其余人就是GEO卫星……”“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课上,杨春燕教员让学员“搭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混合星座。
授课过程中,杨春燕运用信息化资源讲授北斗卫星系统建设,诠释设计团队精益求精、开放包容的做事原则;在实验室实操星间链路架构过程,传递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探索精神;在训练场接收卫星信号判读坐标,培养学员以简驭繁的逆向思维。
空洞的说教变成了生动的启智,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主动的研讨……这样的上课形式不仅提高了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潜移默化地激励着他们矢志成才、勠力向战而行。
“数字信号处理”课间,学员们围在倪嘉成教员身边,请教如何排除电磁干扰问题。
“看似普通的零极点,只要在合适的区间,就能激发巨大潜能。你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只要找准定位,就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倪嘉成说。
他将“个人与集体价值共生”“结构决定功能”等思政点融入授课,采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教学方法,鼓励学员思考从数学角度设计信息反馈机制,在“教”到“育”的双闭环模式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
“上世纪60年代,地空导弹二营采取‘近快战法’,打破旧式教令,将作战效能最优化,最终击落敌U-2高空侦察机……从北国边陲到南海之滨,地空导弹部队先辈们克服艰难险阻,用生命守卫着祖国的碧海蓝天!”在“军事运筹学”课上,防空反导学院教授商长安用情景式还原法,把红色基因融入教学设计,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践行强军目标,凝聚强军力量。该校不断加强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索实践课程思政建设规律,着眼打赢、围绕实战,科教融合、理实结合,聚焦军事斗争前沿,形成领导情怀、军人品格、红色血脉、人文历史、红烛精神多效融合的课程思政模块,让教育的“准星”更加对准打赢的“靶心”。
为了提升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质效,该校开展首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授课竞赛,以此深化思政育人主方向。他们采取建设专题网站、组织专题研修、举办专题论坛等形式,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开放共享平台。汇聚专家名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
在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高杨军教员的“系统工程”课程围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制定课程实施要点,以思政融入,深化学员内动力;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实践嵌入,强化学员行动力;设计双链交互式教学法,以创新深入,增强学员探索力。
“湖北人民以坚不可摧的大无畏气概,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铭记在史册上。”王莉莉教员满含热泪说道。
在“管理学”课上,她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热点问题为背景,引用“武汉封城决策”案例,提炼出决策的重要性,增强学员“舍小我为大家”的大局意识。她结合抗疫精神,升华学员对选择决策方案的理解,坚定学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
“专业知识越通俗易懂,课堂就越有吸引力。每一次精彩的授课,都离不开教员的精心设计,你们用知识滋养我们的心田,我们一定不忘初心本色,做新时代军校学员好榜样。”学员陈思屹在学校论坛上留言道。
探索军队人才培育新路径
“课程思政就是将以往思想政治课从‘正面灌输’的显性教育变为‘润物无声’的隐性引导,为培育政治第一的军队人才探索了新的路径。”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教员史越说。
一年多来,空军工程大学官兵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而行,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航空工程学院不断总结完善,构建的主体教学框架初见成效,让思政课更接地气、更入人心;防空反导学院编修“1+1+N”系列思政教材,将鲜为人知的德育素材搬到课堂,让课程思政建设多维共振、体系推进;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在青海藏区建成师德师风培育基地,动员教员去贫困山区支教,强固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
“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课程思政。”空军工程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祁连山脉脚下的青海循化县,位于日均昼夜温差15℃的青藏高原边缘。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古清月教员十五年如一日,利用假期在这里开展助学活动,并号召官兵加入“金色哈达”支教方阵。这个方阵的官兵用青春和生命坚守教育初心,用忠诚和使命感谱写新时代军校教员的奉献之歌。
“立德树人铸牢信仰之魂,军校教员要当好理论播火人和践行掌舵者。”古清月教员说。
“课程思政全面推开后,学员是最大受益人,授课内容更丰富了,课堂氛围更活跃了,既学深悟透了专业课程,更自觉坚定了强国报国信念。”研究生学员朱晓雯说。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政治奠基工程,更是一项长远战略工程。”空军工程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学校将紧盯提升战斗力质效,倾心为党育人、聚焦教战为战,在引领思想、凝聚力量、砥砺精神上继续用功着力,将大思政体系“如盐溶水”浸入课堂,为学员传递思想火炬、点亮信仰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