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6日 星期一
预报降雨精确到分钟 他们这样保障建党百年庆祝活动

◎本报记者 付丽丽

    7月1日早晨,看到天空飘来一片碎雨云,赵玮的心揪了起来。彼时,作为北京市气象台庆祝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专家组现场服务首席,她正在天安门广场,深知一片云对即将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意味着什么。

    两个多小时后,随着一声“气象服务保障任务出色完成”,所有人松了一口气。“活动保障预报服务人员在精细化的预报上下足了功夫,不放过任何一丝风雨的蛛丝马迹,最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北京市气象台庆祝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专家组组长、首席雷蕾说。

    亮丽成绩背后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方能体会。6月底7月初的北京,强对流天气变幻莫测,预报员形容它远超“孙悟空的72变”。“在这种背景下,要提前1—3天给出定时、定点、定量预报,非常之难;加之受北京地区三面环山地形、超大城市复杂下垫面等因素影响,精准预报更是难上加难。”雷蕾说。

    拼尽全力 触摸天气预报“天花板”

    对庆祝大会天气精细的研判,从6月30日夜间便开始了。7月1日早晨,北京西南方向一个尺度不大的云团忽然在雷达回波图上出现,且移速很快,让后方和现场的预报服务人员一度紧张起来。

    雷达回波上的云团正是赵玮看到的那片云。与后方保障组会商后,他们做出7月1日上午9时左右天安门广场将有零星阵雨的判断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雨量不超过0.1毫米,持续时间不足10分钟,不影响庆祝大会正常进行。”赵玮说。

    底气来自身后团队的支持和长期专业的积累。据介绍,北京市气象台预报专班从去年11月起开始启动,今年3月正式组建,来自不同部门的35位预报专家集结成“最强阵容”。

    除了“最强大脑”,专业上他们也是精益求精。从2020年11月开始,预报专班即对近20年天安门地区“7.1”前后高影响天气类型、天气背景概念模型、预报难点深入分析。尤其针对2020年6月20日至7月5日,进行了历时176天逐日天气分析统计,凝练典型天气系统和预报关键点。

    “通过不断反复深抠细节,大家逐渐对目标区域情况了然于胸,一本庆祝活动气象保障预报技术手册应运而生。”雷蕾说。

    不仅是资料分析,预报专班还实地踏勘天安门、鸟巢观测环境,发现观测站周围下垫面植被条件好,周围绿树环绕,所测实况尤其是风力和温度与天安门广场、鸟巢内部有一些差异,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正是对精准预报的追求,才成就了堪称完美的服务保障。6月30日夜间是庆祝大会的准备时段,赵玮回忆,当时现场气象保障人员给出坚定的预报:“雷阵雨将于20时30分开始,21时结束,降雨量在10毫米以内,伴有6级以上大风,风大雨急,雷电明显,需要防雨防雷。”

    果然,20时33分雷阵雨如约而至,21时03分降水戛然而止。“对强对流天气做到分钟级精准预报,可谓现代天气预报的‘天花板’。”中央气象台入驻北京市气象局专家、首席预报员张涛说。

    不放过任何细节 与天气“抢跑”

    与以往重大活动保障不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分文艺演出和庆祝大会两部分,分别在鸟巢和天安门广场举行。

    “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气象条件有不同的高需求。同时做好两场活动的气象预报,是非常大的挑战。”雷蕾说。

    6月28日,鸟巢举行文艺演出当晚,焰火指挥部尤为关注风向、风速对焰火的影响,预报员根据燃放时间节点,提前给出精确到分钟级的风向、风速预报信息。“文艺演出前半段风力较小,且以东南风为主,对烟雾扩散相对不利,需关注烟雾向主席台扩散的风险”。北京气象台庆祝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专家组现场服务首席吴宏议马上向指挥部汇报,此后,逐10分钟提供鸟巢冠顶风向、风力和相对湿度情况,确保烟花的顺利燃放。

    温度是除了强对流天气、降水外,预报员们关注的另一重要气象因素。“一般天气预报的温度是在百叶箱内测定的,跟体感温度是不一样的。如晴天早上九、十点钟,大部分地区温度并没有很高,但天安门广场由于没有遮挡,已经很热了。”赵玮说。

    不同点位、不同材质的座椅,温度差异会很大。为防止中暑,探测人员实地布设测量不同材质的表面温度,如铝、钢、塑料、地砖等,气象专报服务材料中新增了不同材质座椅的温度预报产品。“广场上气温比较高,气温30℃的时候,座椅表面就可能达到50℃。”赵玮强调。

    尽管此次保障活动很成功,但张涛坦言,气象预报就是在摸老天爷的“脾气”,不仅需要人努力,还要天帮忙。“强对流天气的定点、定时预报依然是世界级难题,要达到精细、准确的预报,还依然在路上。我们需要尊重科学,敬畏自然。”张涛强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