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4日 星期三
奋战脱贫攻坚一线 科特派在山城乡村火了
◎本报记者 雍 黎 实习生 韩文媚
3月22日,科技特派员刘朝贵(左二)与菌农、农技人员在重庆市黔江区水田乡羊肚菌种植基地了解出菌情况。受访者供图

典型派

    近几年,科特派在重庆的乡村火了。4月12日,记者从重庆市科技局获悉,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重庆市去年面向3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区县,选派科技特派员3344名,实现了科技特派员对重庆市贫困村服务的“全覆盖”。今年,重庆市将继续坚持把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人才服务乡村的重要抓手,为乡村振兴发挥作用。

    各展所能开展产业技术攻关

    因地制宜,科技特派员在帮扶工作中发挥各自所长。重庆市酉阳县科技局将重庆市级科技特派员编为5个技术团队,开展畜牧养殖、中药材、经果林、水产养殖和食品精深加工等关键产业领域的技术攻关。

    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地处武陵山腹地,当地对金溪镇地形有“七山两水一分田”的说法。而且,金溪镇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产业空虚,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镇之一。重庆市蚕业总站科技特派员郑琳和胡文龙,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金溪镇发展起了蚕桑产业。

    郑琳和胡文龙了解到金溪镇蚕桑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不高。于是,两位蚕桑专家与当地镇村政府一起与农户座谈交流,宣传发展蚕桑产业的益处;同时,用实际行动给予强力的技术支撑。两位专家一方面引进新桑品种强桑1号、2号,并引进抗病新蚕品种、高丝量雄蚕品种;另一方面通过推广地面养蚕、轨道给桑、木板方格蔟自动升降、采茧机采茧等生产模式,提高劳动效率,保障了蚕农养蚕稳产高产。

    经过3年的发展,2020年金溪镇新建桑园1218.3亩,桑园总面积达9800余亩。全镇8个村、36个组、155户农户售茧收入631.8万元,户均收入4.07万元。其中共有7个贫困村、17个组、45户贫困户养蚕,产茧12960公斤,产值50.5万元,户均增收1.12万元,实现了脱贫目标。

    羊肚菌产业是黔江大力发展的产业,在科技特派员、西南大学刘朝贵教授的指导下,黔江建起了菌包、营养包灭菌生产车间,推广了菌丝生长调控技术、畦面种植技术,完善了遮光、温度和湿度控制设施,羊肚菌种植取得了成功,平均亩产达到了150斤,产值达1万元以上,成功带动了1000户农户实现增收。

    科技创新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选派科技特派团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也是重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特色。

    在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依托科技特派团建设38个科技特派员创新示范园,形成了“基地+人才+项目”的科技扶贫格局。选派市、区级科技特派员63名,研究生导师15名,研究生25名,围绕龙驹镇芦花鸡、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先后引进新品种21个,解决技术难题43个,获批市级科技扶贫项目21个,并获得1320万元的经费支持,有力助推了龙驹镇的产业发展。

    重庆三峡农科院油料研究室主任、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三峡综合试验站站长徐洪志研究员,作为万州区龙驹镇灯台村的科技特派员,在当地发展两用油菜,不仅使两用油菜增产增收,每年还帮助2500人次在蔬菜基地务工,同时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0000元以上。

    2019年,科技特派员、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姜兴鹏对彭氏无花果基地进行帮扶。为了少走弯路,让无花果基地快速发展,姜兴鹏团队远赴四川威远县考察无花果的产品和种植。专家们品尝样品,一遍遍调整配方,尽量使无花果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口味口感能够平衡兼顾,达到最优性价比,将产品做到最好。姜兴鹏团队确定了彭氏无花果基地“食药二用”的开发思路,无花果黄精粥、无花果茯苓粥、无花果九珍茶等产品随之应运而生,彭氏无花果基地的产品由此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自2004年开始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每年都会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走到田间地头。重庆市以区县为单位,以科技特派员为参与主体,建立了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同时支持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的产业扶贫技术队伍,重点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2020年,3344名科技特派员在重庆市3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区县,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做好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培训农民11.85万人次,辐射农户34.81万户。今年,重庆市将继续坚持把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人才服务乡村的重要抓手,为乡村振兴发挥作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