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巡护期间发现的6处疑似茶山违规扩种点进行拍照、录像,自动测算出面积并上报……
通过智能终端“巡检助手”,这些数据被实时传输至“智慧大脑”——武夷山国家公园巡检平台,由平台工作人员作进一步分析、决策。
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星村大队队员罗洁明日常森林巡护的一天,而智慧护林也正是武夷山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了解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福建省北部,有“蛇的王国”“昆虫世界”“鸟的天堂”“世界生物模式标本的产地”等美誉,共记录高等植物2799种、野生脊椎动物558种。在智慧管理中心大屏幕上,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巡护执法、林业有害生物、森林覆盖率等信息,一目了然。
“智慧管理中心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智慧大脑’,其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等信息技术,对上述要素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实时掌握当日入园人数,监测预警水质、大气、森林防火等情况,实现‘天空地’一体化全方位监测。”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福建世界遗产零的突破。2016年6月,武夷山被列入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成为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在世界双遗产地建立的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也是福建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一项重点任务。
“传统森林巡护依靠人工分散作业,缺少科学巡护规划,随意性大,且对护林人员的监管难,护林效果不佳。”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吕兆平对科技日报记者解释,因此,武夷山国家公园在全面摸清自然资源本底的基础上,推进森林资源管护智慧化转型,构建天空地人一体化管护体系,引入智慧化管理手段,为国家公园生态建设赋能,正是林业治理现代化所需。
“巡护时长5.89小时,巡护里程17.7公里……”在星村周源垄山场,罗洁明手中的“巡检助手”,全程记录了他当天的巡护轨迹,也帮助他处理巡护中发现的问题,整个巡查任务在巡检平台的支持下完成,工作效率因此大幅提高。
“天上有卫星遥感、空中有无人机、山上有视频监控、地上有护林人员巡检,监督有公众参与。”武夷山国家公园巡护管理平台巡护开发团队成员黄翔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打破了数据孤岛,对林区森林资源全方位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在线巡护人员利用无人机、红外相机、巡查记录仪等技术装备实现网格化巡护。
有了巨细无遗的监测数据,智慧巡护平台便能第一时间对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预警,实现信息送达、人员安排、数据采集、现场调度等闭环式管理。“依托智能巡护系统,我们得以科学分配护林员巡护工作,实现人员实时位置上报,并根据护林员的实际出勤情况,自动生成考勤报表,实现护林人员精细化管理。”吕兆平说。
生态管护新模式,开启绿色新篇章。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森林植被原真性、完整性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6.72%;新发现雨神角蟾、福建天麻两大物种;地表水、大气、森林土壤各项指标均达国家一级优标准。
与此同时,利用九曲溪上游生态漂流、青龙瀑布等旅游资源,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引导村民发展森林人家、民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观光游和茶旅慢游。武夷山国家公园已成为武夷山全域旅游大“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