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7日 星期日
代表委员谈乡村振兴①
产业升级: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本报记者 王迎霞

    在讲述宁夏西海固地区移民脱贫故事的热播剧《山海情》中,来自福建的教授用菌草开启了闽宁镇产业扶贫、产业兴镇的序幕。

    产业兴,则乡村兴。这几天,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目光聚焦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

    脱贫攻坚战役胜利了,但不是终点,“三农”工作重心被历史性地赋予了乡村振兴。这需要科技特派员等群体继续将论文书写在田间地头。

    “当前,要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从解决产业‘有没有’问题转向解决‘好不好’‘强不强’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宁夏区委会主委冀永强说。

    从强基到强链,从增收到增效。针对产业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

    产业升级,面临瓶颈不容忽视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一点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期间,贫困地区针对贫困户实施了大量帮扶措施,形成了初具效益的产业发展模式。然而,传统产业与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尚不协调。”冀永强指出。

    “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产业链条普遍比较短、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不高、产业集群比较少;“二产”连接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较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三产”发育不足,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

    冀永强总结称,“总的来说,就是小农经济没有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衔接”。

    乡村人才匮乏,也是农业产业现代化面临的瓶颈。

    我国每年约有3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农业劳动力逐渐发展为以老人和妇女为主。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蒋齐将这种现象形容为“农村空心化”。

    他认为,现阶段乡村产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奇缺,极大地影响了产业现代化进程。如何让出去的劳动力,特别是年轻人回归乡村,并切实发挥乡村人才的作用,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农村基层行政管理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尚不具备引领农业产业升级的能力。”冀永强称。

    产业振兴接续产业扶贫,任重道远。

    聚集英才,促进农村产业兴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消灭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化遇到的“拦路虎”,首先要做的,是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农民作家马慧娟,特别谈到了一个人。

    以前乡亲们养羊,品种单一原始,一年产一胎,价格也不是特别理想。有一名叫寇启芳的科技特派员,通过新品系选育,养的羊看着漂亮、吃着可口、营养丰富,还一胎多羔。

    “产业依靠科技来发展。同样的劳动力投入,因为有了科技,一下子让利润最大化了。现代农业产业需要一批寇启芳这样的能人。”马慧娟感慨道。

    来自农业科技领域的蒋齐,也特别认可科技特派员这一群体。

    他说,科技特派员跟老百姓打交道最多,过去他们兴办合作社、领办企业,未来还要促进农村绿色发展,而这涉及减肥减药、地膜污染治理等方面,农村掌握专业技能的人并不多。

    “科特派在促进农村产业兴旺、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方面,将有更大的作用发挥空间。”蒋齐表示。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促进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有效衔接,冀永强则强调要重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他认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可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学管理人才和管理体系,从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还应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人才下乡通道,聚天下英才推进产业振兴进程。”冀永强说。

    绿色发展,产业生态实现双赢

    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几位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并不是要把乡村建成城市,而是更多地把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理念有机融合,让乡村面貌一新。”蒋齐说。

    冀永强指出,未来的农村应该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基本思路,实现双赢。

    他建议,鼓励深度贫困生态脆弱区优先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等环境友好型和绿色低碳型产业,建立“种养业+加工业+销售业”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从“生态美”到“生态富”。

    另外,产业开发工作应该从脱贫攻坚时期的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支持、农民主导,根据市场需求展开,从而推进产业从扶贫向致富转型。

    有一点,马慧娟认为不容忽视。

    “我哥也养了一圈羊,但他还用的是老办法。不是说他没有科学理念,而是以他目前的收入,暂时接受不了新技术投入的成本。”她说。

    马慧娟又用红寺堡当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举例,“地里一年的收入就那么多,再拿出一部分搞节水,老百姓一算账,划不来呀。国家应该下大力气把新产业、新技术的成本再降一降,让普通百姓都能用得起,这样也就推广开了”。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单体易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今年,马慧娟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对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脱贫致富示范区给予政策支持,为全国易地搬迁地方后续发展树立样板。

    未来正如她这次为两会带来的新书——《出路》。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