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
给忙碌的你一本病毒世界“观光指南”
字里行间
林 颐
作者:王立铭
出版社: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1月

    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没有平息,有观点认为,它或将与流感一样,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常态疾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它长期共存呢?

    《给忙碌者的病毒科学》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该书作者王立铭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他的科普作品是为大众而写的,学识扎实,文风生动。对于我们这些忙碌的当代人来说,这部作品正是我们了解相关知识的佳选。

    王立铭的构思可能有些时日了,这本书与时事挂钩,但没有应时之作的仓促感。该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九大模块全方位直击病毒科学各种问题:画像、入侵、流行、隔离、疫苗、药物、溯源、历史、未来;囊括了我们必须了解的10种病毒。新冠病毒并未作为单独的部分,而是自然地杂糅于各章节相关内容,让读者在整体了解病毒科学与其他病毒特征的基础上,对当下最关心的新冠肺炎疫情得以形成较完整、深入的认识。

    王立铭用3个名词概括了病毒的奇异特性——完美寄生者、极简主义者和规则破坏者。一旦进入宿主体内,病毒就能脱离沉寂状态,借助宿主细胞完成所有的生命活动,用最简单的原件构造生命。在能量利用层面,在遗传物质层面,甚至在尺寸和形状层面,病毒突破了其他所有地球生命共同遵循的法则。由于宿主细胞没有办法轻易放弃或者改变那些原本就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所以也就没有办法阻止这些病毒的识别和入侵。

    2002年的SARS冠状病毒和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是靠病毒表面的一根根尖刺,结合一种叫作ACE2的蛋白质,从而进入宿主细胞的。人体细胞有一套内部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自己是不是被外来的不明微生物入侵了,如果是,这些细胞就会启动自杀程序。与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所激发的反应相似,SARS和新冠病毒也引发了人体免疫系统猛烈攻击那些携带病毒的人体细胞,比如肺部细胞,于是就在短时间内破坏肺和其他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导致人发病甚至死亡。

    王立铭解释了病毒大规模复制与传播的过程。在同一个生物个体内部,病毒可以快速地进行入侵—复制—扩散,感染大量同类细胞,这也是很多病毒导致疾病的根源。借助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等手段,病毒可以在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传播,甚至导致疾病的大流行。在持续的传播和变异过程中,病毒练就了逃脱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追杀,跨越物种屏障,在另一个物种内部继续传播的能力。多层次和超强的传播能力决定了病毒可能是最有生命力的地球生物。只要地球上还有细胞生命存在,就会有病毒的生存空间。

    结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美洲印第安人的生存危机、1918年大流感等历史事件,王立铭强调,隔离是古老而有效的防控措施,疫苗是对抗病毒感染的最后防线,相对而言,药物治疗在防止病毒性传染病的系统工程里其实是不太重要的环节,远不能与隔离、疫苗接种相提并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公共危机,明确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及时采取强力措施,才能阻遏疫情的大范围扩散。不能把太大的希望寄托于特效药,防控仍然是最重要的。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做好个人防护和增强抵抗力,现代医学目前主要是提供支持疗法。

    每个健康人的身体里都潜伏着多种病毒,在大多数时候,这些病毒能够与人体细胞和平共处,还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机能。王立铭认为,消灭危险病毒,需要3个前提:一是只会在人类世界传播和潜伏;二是不会产生无症状携带者;三是不会从自然界获得新的危险病毒。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它们的源头都是某种动物,新冠病毒也很可能如此。有些人主张要消灭城市周围的蝙蝠等野生动物,这是可笑的破坏地球生态的行为,我们要做的是离动物远一点,不要入侵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不要破坏平衡,学会与万物共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