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者,一种语言反映了一种思维方式。美国成为创新强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带来了不同的语言及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易于激发出创新火花。对于个人,掌握多种语言就意味着能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考察问题,因而面对难题和挑战更有可能拿出不同凡响的解决方案。更不用说,多语言能力对广泛学习、广交朋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我们就聊聊几位语言奇才。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酷爱学习,他有一个个人图书馆,收藏着用他所掌握的7种语言(丹麦语、英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俄语和德语)撰写的6000种图书。
“世界语”的创始人是波兰裔犹太人医生柴门霍夫,他能熟练地讲意第绪语、俄语、波兰语、德语和法语,在校时学习过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后来还自己主动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较成功的人工语言——沃拉普克语。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君主中是很独特的一个。一方面,她是时尚先锋,时尚感超强,据说她光不同样式、质地、图案和颜色的手套就有2000多副;另一方面,她语言能力超强,掌握法语、佛莱芒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英语、拉丁语、希腊语和科尼什语(一种古凯尔特语)。她不仅仅讲外语,还动手翻译。青少年时期,她就将古罗马哲人西塞罗和塞涅卡的著作译为英文,将古英语宗教著作《祈祷或冥想》翻译成了拉丁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祈祷或冥想》翻译完稿后,她将译本送给父亲作为新年礼物。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革命导师恩格斯也是语言奇才。他掌握俄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爱尔兰盖尔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法语、英语、意大利米兰方言、哥特语(日耳曼语族的一种已灭亡的语言)、古北欧语和古撒克逊语。他还学过阿拉伯语,据说他用3个星期的时间就基本弄通了波斯语。恩格斯说话有时口吃,于是他的朋友们打趣说:“恩格斯能结结巴巴地说20种语言。”
美国语言学家亚历山大·阿圭列斯掌握的语言有30几种,他可以熟练地用多种语言进行口头交流。需要强调的是,他并非天生的语言天才,中学的时候他学法语学得很吃力,都想放弃了。大学时他接触到德语,开始全心全意地钻研这门语言,然后又学习了拉丁语、希腊语、梵语、韩语等。再后来,像滚雪球一样,他学了越来越多的语言,越学越轻松。他开发了一种语言学习方案,每天要学习16个小时。
阿圭列斯认为,每个受过教育的人应努力学习至少6种语言。他给出的优先次序是:首先,学习自己所属文明的古典语言。对西方国家,古典语言就是希腊语和拉丁语;其次,学习相邻文化的主要活语言,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然后,应掌握英语这种国际语言(英语国家的人则可以学一种半异域的语言,如俄语);最后,学习自己选择的一种遥远的异域语言,如波斯语、阿拉伯语、梵语、印地语或汉语。
名著《指环王》的作者、英国作家J·R·R·托尔金也是语言奇才。他的作品中出现了精灵语,精灵语看似是我们听不懂的乱七八糟的话,但其实托尔金虚构的精灵语具有正规的语法语义结构。他小时候,母亲就教他拉丁语、法语和德语。后来他又学习了多种语言,据说他最喜欢的语言是超级复杂的芬兰语,芬兰语启发他创造了昆雅语,它属于精灵语中的高阶语言。他热爱的另一种语言——威尔士语又推动他创立了第二种精灵语——辛达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