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5日 星期五
力冲“八关” 云南擘画创新发展新蓝图

“十四五”开新局

◎本报记者 赵汉斌

    省级科技财政经费争先进位,2020年增速居全国第4;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增长46%;专利申请量翻一番,专利授权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均超过70%;技术合同成交额较“十二五”增长近80%……

    记者2月1日从云南省科技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有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实现翻番,全国排名从23位提升到19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井喷”式增长,为更好更快推进“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科技支撑产业提质升级有新突破

    “‘十三五’以来,云南科技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云南建设在加快推进!”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勤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聚焦发展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建设“数字云南”重大科技需求,“十三五”期间,云南累计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8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540余个。

    其间,国产首个、全球第2个十三价肺炎疫苗和二价脊灰减毒疫苗等3种疫苗获批上市,疫苗企业批签发量居全国第一;三七、灯盏花种子种苗标准和中药材标准通过国际认证;水力式升船机建成使用,是世界通航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烟草柔性制丝设备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锡、钛、铟等金属新材料的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取得重要突破;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体系研究处于国际同类研究的前沿。

    与此同时,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彩云之南科技创新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助力乡村振兴。“十三五”期间,8476人次“三区”科技人员、20976名科技特派员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000余项。朱有勇院士带队在澜沧种植冬季马铃薯、林下中药材,帮助当地群众增产增收;中国工程院在会泽开展燕麦科技扶贫示范,形成了科技扶贫的“澜沧模式”“会泽模式”。

    “十四五”,云南科技人务实突破蓝图在胸

    日前印发的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专章部署了创新型云南建设工作。

    面对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云南科技人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欠发达省份,科技基础弱、底子薄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说起“十四五”前路,王学勤一连说出三个“叠词”:“我们有效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重道远,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和创新主体任重道远,提高基层创新能力支撑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王学勤认为,面向“十四五”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云南科技创新工作要始终坚持两个方向:一是坚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稀贵金属新材料等优势特色领域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云南贡献;二是坚持聚焦重点产业重大科技需求,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在2021年度全省科技工作视频会上,云南省科技厅提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扩大优势、缩小差距,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重点有八项抓手: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围绕重大产业组织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稀贵金属基因工程、滇中新型锂资源科研勘查与前期研究、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等重大科技项目;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围绕重大产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建设一批云南实验室;大力培育引进创新主体,启动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强化基层创新能力建设,推进昆明、玉溪、楚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在生物医药、大健康、绿色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态环保等领域,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改革科研项目形成机制,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制”,推进科技入滇与科技出滇,持续拓展科技开放合作广度和深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