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智志双扶 内蒙古“两旗”探索脱贫新模式
本报记者 陈 瑜

    精准扶贫 科技先行

    隆冬时节,阳光照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玫瑰营镇红旗移民新村贫困户李世友家的温室大棚里。69岁的李世友正忙着压肥,老伴精心修剪着葡萄枝。

    他家所在的新村集中了玫瑰营镇基础条件差、生活困难的15个自然村的167户贫困户。“一户一院一棚”政策的实施,解决了贫困户“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

    “这里的果蔬是真好,在我们的推荐下,已经走进了全国人大机关食堂。”全国人大机关扶贫干部、挂职察右前旗旗委副书记的高树进说。

    2018年以来,全国人大机关已累计直接购买和帮助销售内蒙古察右前旗、太仆寺旗(以下简称“两旗”)的产品6463万元。

    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战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国人大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加大对“两旗”和其他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的购买力度。

    2020年,全国人大机关购买贫困地区农特产品793.4万元,完成400万元目标任务的198.35%,特别是通过“公益人大”平台、中国农业银行扶贫商城线上销售等方式,帮助“两旗”销售农特产品2000余万元,大幅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近年来,全国人大机关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结合“两旗”区域特点和产品特色,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率先创建和应用“公益人大”精准扶贫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发力,助推“两旗”1200余款农产品在平台展销。同时,组织“两旗”与中国农业银行对接,筛选优秀企业产品入驻农业银行线上扶贫商城销售,经初步统计,短短3个月交易金额已达145万元。

    经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推荐,全国人大机关“互联网+消费扶贫”新模式被国家发改委评为2020年全国消费扶贫优秀典型案例。

    乌兰察布市是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区之一,生产出的马铃薯品质好,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很大。自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之后,当地积极发展马铃薯产业,但由于当时尚未脱贫,工作中面临马铃薯没有纳入粮食补贴范围等困难,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并不太顺利。

    2019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内蒙古代表团代表提出加大马铃薯主粮化扶持力度的建议。后来,这一建议交由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负责重点督办。

    “我们将督办这项建议与定点帮扶工作结合起来,主动与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单位沟通和协调,反映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主粮化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各建议办理单位组成调研组,专门针对马铃薯主粮化面临的问题,赴乌兰察布市开展专题调研。”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宝玉介绍。

    经过实地考察并直接与代表沟通,该项建议办理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部对乌兰察布市两个马铃薯种薯基地县给予奖励,每县每年安排2000万元;安排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轮作任务30万亩,补助资金3500万元;乌兰察布市还统筹玉米生产者补贴1.1亿元用于马铃薯补贴,推动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今年,察右前旗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拟分3年累计支持1亿元。

    “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小土豆因此做成了‘大文章’,察右前旗也在今年顺利脱贫摘帽。”高树进说。

    同时,全国人大机关积极推动实现并不断深化从“帮钱帮物”向“扶智扶志”的转变成效,打好“智志双扶”组合拳。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全国人大机关积极协调联系清华大学,在“两旗”设立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雪说,远程教学站的设立,将为“两旗”和清华架起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两旗”持续、常态化参加清华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