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博览荟
今年夏天,我国南方多地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大洪水。虽然洪水肆虐,但在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下,防汛救灾取得了胜利。每当洪水泛滥,总会有很多人想到大禹。在我国,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大部分人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方法主要是疏导,而除此之外,人们对大禹治水的路线,以及疏导之外的其他治水方法了解的并不多。
根据《禹贡》的记载,大禹治水是从冀州开始的,冀州的位置大概是今天的河北、山西二省。在冀州,大禹重点治理了汾河。在治理汾河之前,他先解决了汾河水入黄河不畅的问题,而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吸取了父亲鲧的失败教训。鲧治水的时候,汾河水入黄河的道路不通,但他只是通过修筑堤坝的方式来防范,后来堤坝越修越高,水也越聚越多,最终酿成大灾。大禹则是先疏通壶口,开凿吕梁山,解决汾河入黄河不畅的问题之后,再带人北上,治理汾河。对汾河的治理是从晋中盆地,也就是太原盆地开始,主要通过劈山开渠的方式,疏通汾河河道,一直到了岳阳。这个岳阳指的并不是今天湖南省境内的岳阳,而是山西省境内的太岳山,也叫霍太山、霍山。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所以称为岳阳。太岳山是汾河的流经之地,但这个地方群山环绕,河道不仅蜿蜒曲折,而且十分狭窄,每到雨季,水流到这个地方受阻,河水大涨,很容易形成洪峰,从而造成水患,大禹带人开凿霍山,疏导河水。当然,相比于汾河,对黄河的治理是大禹治水的关键,大禹对黄河的治理顺序,《史记·河渠书》写得十分详细,先是从甘肃境内的积石山开始,凿开了今天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两县中间的龙门,接着南下来到陕西的潼关,再到河南省的三门峡市、孟津县和大邳山。
在以上地方,由于地势高,水流湍急,所以基本没有泥沙淤积,造成水患大多是因为河道狭窄或被大山阻隔,导致洪水无法泄出,积聚成患。在这些地方,大禹采用的治理方式一般是开凿,所以,今天这些地方留下的不少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都和劈山开渠有关。比如,在山西,有大禹在女娲的帮助下,凿开灵石口,使晋中盆地的积水得以流出的传说。相传当时晋中盆地还是一个大湖泊,被称为晋阳湖。晋阳湖地势高,雨季来临时湖水漫出,侵袭附近的村庄,百姓叫苦连天。大禹想将晋阳湖中的水排出,疏导到安全位置,但晋阳湖四周高山林立,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好办法。一天晚上,大禹乘船来到晋阳湖视察,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有一条小船在晋阳湖中独行,摇摇欲坠,十分危险。大禹看到了,立刻让人靠近小船,发现是一位老妇人在打鱼。大禹就让她到自己的大船上躲避风浪,喝一杯热酒暖身。老妇人喝完酒之后,伸手弹出一块石子,将酒坛打破,然后消失不见。大禹在惊疑过后,发现晋阳湖和酒坛的形状非常相像,而被打破的地方相当于灵石口的位置,于是恍然大悟,认为这是女娲在指点他。大禹就让人们集中力量开凿灵石口,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灵石口的山体薄,地势低,确实是最佳突破口。灵石口被打开,湖水得以流出,这就形成了今天的晋中盆地,同时也留下了“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古语。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今天的灵石口确实也是汾河流出太原盆地的咽喉通道。在龙门,也有禹凿龙门的传说。根据《拾遗记》的记载,相传龙门有大山横亘,阻挡了河水,大禹观察之后,决定凿开大山,让滔滔河水从中流过。在开凿龙门期间,他曾走进一个山洞,在山洞中遇到了伏羲,伏羲送给大禹一只可以平夷山丘和开导河路的玉简,大禹在玉简的帮助下平定了水患。类似的传说在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交界处的芮城大禹渡也有。
从大伾山开始,黄河由高入低,来到了平地的河水由于高度差的原因更加湍急迅猛,多次冲毁河堤,造成水灾,所以大禹开凿了两道河渠来引导黄河水,在保留黄河主河道东流入海的同时,通过漯水等河道来分流河水,这样不仅能减缓主河道水流压力,也能灌溉如今河南、山东一带的土地。黄河水到达大陆泽后,在它的北面扩散开来,大禹在疏通主要的几条干道后,疏通了其他支流,使其可以顺畅地归于主流。这样一来,保证了黄河有数条通畅的河道,然后这些河流在海河汇合,流入渤海。以上这些地方,水流较为缓慢,河道大多以黄沙为底,所以较为容易产生淤积。大禹主要采取的治理方式一般是挖河,或者把原有的水道加深、加宽,或者在平地上挖新的河道,这样有效地防止河水向地面泛滥,人们就可以在平地上安居乐业。
除了疏导,大禹治水还采取了“高高下下”和“钟水丰物”两种办法。所谓“高高下下”指的是疏通河道所挖出来的淤泥,用来堆积在河岸,使其成为人们的屏障;所谓“钟水丰物”指的是有些小水很难汇入大河,就让它聚集成为湖泊、池塘或沼泽,人们可以在里面养鱼虾或养鸡鸭。此外,大禹还帮助人们选取不受水害、适宜居住的地方安家,并且在神州大地上修了一些道路,既方便人们出行,也方便人们耕作。
通过系统科学、缜密周全的方法,大禹不仅控制了水患,而且化害为利,造福了民生,他也因此成了万世景仰的治水英雄,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纪念他。为了纪念大禹,同时也为了表彰那些在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我国设立了“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并且将我国水利工程行业优质工程的最高奖项命名为“大禹奖”(全称“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
作者系济南中华文化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