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锋
“筹备了将近两个多月,我们联合上林县达之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举办了5期的朝天椒培训,参训人数达851人。”近日,科技特派员何建红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完成了又一期朝天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培训。
从2008年上林县引种第一株朝天椒起,何建红已经跟这个小小的朝天椒“死磕”了12个年头。
何建红是上林县巷贤镇农林水利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名农艺师。近年来,她本着“发挥一项特长,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断把朝天椒产业做强做大,让朝天椒种植成为农民增产增收重要途径。
多次尝试认准朝天椒
刚参加工作时,每每下乡遇上正在收割稻谷的老乡,何建红都会问一下收成。“唉!没赚几个钱!”老乡们往往会这样回答。
既然不挣钱,为什么不转变呢?何建红通过跟他们聊家常才知道,老乡们往往“不知道种什么、怎么种,种了也不知道怎么卖”。
“有人带就好了。”这是何建红当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她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农技员的责任。
“我来带你们!”于是,何建红租了地,尝试种过甘蔗、西瓜、马铃薯、香葱,虽有小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
“中间也差点放弃过,基层站所没有什么实验基地,没有工作经费,更没有科研经费,只有一份死工资,想做什么事只能自掏腰包。但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期盼着,只能咬咬牙坚持。”何建红说。
2008年,经过两年的考察,何建红引种了朝天椒,当年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亩的朝天椒有时仅一天销售额就顶一年的工资,我乐得晚上做梦都笑出声。”何建红说。
“朝天椒种植投资少、门槛低、效益高、见效快。可市场鲜销、加工辣椒酱,也可制成干椒储存销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就认准它了。”何建红说。
让辣椒种满上林乡镇
怎么才能让农户跟进来、有收益、能坚持?何建红首先想到的是建立种植示范基地。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每年引种试种新品种,建立高产高效样板田,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眼见为实有钱赚,自然有人跟着干。”何建红说。
何建红每年从引种的新品种中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来年再进行推广,不断地推陈出新,提高市场竞争力。仅2020年春季,她就安排了18个新品种的引种试种供农户参观选种,并在南宁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实施了“上林辣椒—水稻轮作模式示范与推广”项目,开展水稻与辣椒轮作,减少辣椒的病害。
同时,何建红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消除种植户顾虑,通过印发资料、科技培训、实地指导、建立微信交流群等多种形式及时灵活指导种植户。
巷贤镇长联村才潘庄贫困户苏剑锋是一个种植新手,2019年种植3亩,收入达5.8万元。如今在上林已有“一亩辣椒十亩田,一年赚个万把钱”的说法。
不仅如此,何建红还统一收购,帮助解决销售问题,让种植户无后顾之忧。“这么多年来,不管多难,我都会帮他们把产品销售出去。”何建红说。
为了更好地发展壮大,2019年2月,何建红组织成立了上林县达之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平台把产品销售到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 2019年春季最高收购价达17元每斤。
截至10月20日,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1100多户,其中贫困户200多户,辐射带动种植面积6000多亩,辣椒如今在上林已经实现乡镇全覆盖,白圩镇、巷贤镇实现村覆盖。
带出很多“辣椒弟”
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且分散,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有限,怎么样才能及时准确指导他们?“唯有培养优秀的种植能手,让他们熟练地掌握种植技术,依靠他们再去指导普通种植户,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建红说。
经过五到六年的时间,何建红目前已培养了多名种植能手,尤以巷贤镇何建凤、白圩镇何建达最为出色。
如今,在巷贤镇,当地的椒农都知道有“大何、小何”,“一般情况找小何,特殊问题找大何”。
而在白圩镇,种辣椒的都知道甘节庄有个“辣椒弟”何建达,由他指导的甘节庄朝天椒基地种植出来的辣椒品质和产量在上林县乃至广西都很有名,何建红偶尔回白圩镇指导,有些农户甚至会问她,“你有‘辣椒弟’懂得多吗?”
“真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何建红笑称。
从最初的小果型到现在大果型,从春季露天栽培到如今的双膜覆盖保护越冬栽培,从传统施肥到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各方面不断总结优化,何建红形成了自己一套成熟的朝天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让上林种植的朝天椒提早上市15—20天,产量从1800斤提高到如今的3000斤,亩增收4000元以上。
因为常年下田和风吹日晒雨淋,何建红看起来比同龄人老很多。很多朋友对她说:“你好不容易跳出‘农门’,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干吗还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有时候想想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就是因为农户们那句‘你叫我们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吧,就是为了他们对我的这份信任。”何建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