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1日 星期五
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 产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最优格局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 讯 员 陈弘毅 何渊铭
晋兴职校的学生们在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上课 受访单位供图
2019年11月安海职校举行“产业课程进校园”开班仪式
受访单位供图

    高校、地方政府、企业通过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

    今年9月,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迎来了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首批研究生的入驻,他们中的一部分将与福州大学微电子学院的新同学一道加入福州大学—晋江微电子研究院平台。这是近年来福建(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积极探索构建专业人才全方位培养体系的创新措施之一。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努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高水平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采取与集成电路企业合作的方式,加快推进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

    “先人一步,人才培育走在产业发展前。”9月7日,晋江市政府党组成员、泉州半导体高新区晋江分园区管委会主任陈志雄说,早在2016年,福建(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就联合福州大学、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共建福州大学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推动职业学校与园区龙头企业合作办学,举办福建省内首个中职集成电路产业“订单班”等,努力培育集成电路领域产教融合型企业,破解当前普遍存在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紧缺难题。

    瞄准重大需求,破解产业人才紧缺难题

    “面向晋江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可以使科技创新成果在这里就地转化,人才在这里可以‘才’尽其用,构建‘校政企’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福州大学—晋江微电子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

    集成电路是当前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但由于人才存量不足、院校教学资源受限等原因,行业中普遍存在“技术人才招不到、留不住、不好用”等问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集成电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8—2019年版)》指出,预计到2021年国内仍有26.1万人的集成电路人才缺口。而在晋江,随着相关上下游企业相继落地发展,对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

    据泉州半导体高新区晋江分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谢建新介绍,聚焦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需求,福建(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率先构建集成电路人才政策体系,编制《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战略规划纲要(2016—2025)》,出台全国首份集成电路产业专项人才认定标准,制定全国领先的集成电路人才优惠政策,累计发放各项补助资金超过1亿元,积极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同时,统筹全市教育资源,引导全市中高职院校设置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并促成龙头企业与福州大学、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开展订单培养,提高育才精准度。

    创新共赢机制,校“园”融合定制人才

    在晋江市晋兴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晋兴职校)的实训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工业机器人课程引起关注,授课的是来自园区龙头企业矽品电子(福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矽品电子公司)的技术人员。企业员工缘何成为了老师?

    原来,2018年,在福建(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推动下,晋兴职校根据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方向,与园区企业矽品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拓展出一个全新的“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专业,成为福建省内首个中职集成电路产业“订单班”,并在省内首创集成电路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目前,该“订单班”根据企业需求,已开设了电工基础、封装检测、晶体制造等课程。除了聘请专业的讲师,矽品电子公司也定期选派专业骨干给学生们上课,并组织学生分批到企业实践。“‘订单班’的同学们能更早接触到矽品电子公司的基础性专业技术知识和企业文化,未来毕业后也将优先录用于矽品电子公司。”晋兴职校有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福建(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组织“集成电路产业课程进校园”活动,多个拥有资深产业背景的骨干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传授集成电路产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前,该活动已同19所学校开展合作,开课176课时,参与课程的学生累计超过5000人。

    “以前,我们对集成电路产业都是一知半解,通过这次课程进校园活动,我们第一次全面接触并了解到集成电路的由来、发展现状、制造工艺流程以及未来就业的方向,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够从事集成电路相关工作。”晋兴职校17级电子班学生孙柯炜说。

    “通过围绕企业需求,我们量身定制专业课程,打通校园和产业园之间的‘墙’。”晋兴职校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企业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周期长、投入大等问题,通过促成校企联手,能够将岗前培训的一部分内容前置到学历教育中,达到产学的“无缝接轨”,向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质的就业岗位,实现双赢,有效推动解决技术人才紧缺难题。

    构建合作平台,产业链人才链有机衔接

    “不同于单纯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实现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实质性深度融合,需要在物理空间上建立和优化一批创新平台载体支撑。”谢建新说。为此,晋江市全力推动建立福州大学—晋江微电子研究院等一批“政学企”协同创新载体落地建设。

    “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微电子学院全面落地晋江并深化产教研融合,形成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福建(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筹备组人才科技组相关负责人说,该研究院总投资1个亿,将立足于原创性与基础性技术研究,吸引国内外半导体领域高端人才,面向产业与应用,开展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和新产品研发,力争在5年内,建设成为服务于福建省微电子产业链企业的国家级微电子先导技术研发中心与公共研发平台。

    此外,福建(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积极对接福建省发改委,成立6·18协同创新院微电子分院,争取这一全省唯一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平台落地晋江,并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入驻高校、专家、科研院所项目库和人才库,已成功入驻专家达120位,推介项目成果163项、收集技术需求97项、推进成果对接60项,精准推动晋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高校、地方政府、企业通过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陈志雄表示,下一步,该园区将按照《若干政策》的最新部署要求,围绕人才培养、队伍共建、科研研究与成果转化等具体环节展开深度融合,不断充实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力量,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格局,努力建设创新要素融汇、高端人才密集、产城产教融合发展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