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茅洲河“墨水”变清水。两岸草木葱茏、绿道蜿蜒,河中水鸟嬉戏,美景如画。受访者供图 |
深圳茅洲河边,一群小孩子在画心中的茅洲河:绿色葱茏、草木繁茂的绿道,清清河水倒映着红花绿草,岸边砖红色的屋顶与蓝天相互映衬……画中的景色和眼前的几乎一致。
谁也不曾想起,茅洲河以前是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曾被称之为“深圳脸上一道疤”。如今,深圳人治河的画笔一挥,重现了茅洲河昔日的美丽。经过治理的茅洲河,水质变清了,环境变美了。也吸引了深圳市体工大队30多名水上运动员首次回到深圳开展训练。今年1月21日,深圳市水上运动中心在深圳市燕罗湿地公园茅洲河碧道正式揭牌,结束了近20年外借训练场地的历史。
困局:掩鼻而走、背水而居
在茅洲河边生活多年的居民郑彩娟,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茅洲河会变得如此“臭”名远扬。“我家离茅洲河只有100米左右,每天打开窗户都会闻到扑鼻而来的臭味。”她摇头叹息,“河水又黑又臭,水面犹如铺着一层厚厚的石油。”令她痛惜的是,连传统节目赛龙舟也因水体污染而停办。
茅洲河是深圳市流域面积最大、流域人口最多、干流长度最长的河流,被称为深圳的“母亲河”。伴随着近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母亲河”也被严重污染。茅洲河干流和15条主要支流的水质一度均劣于Ⅴ类,氨氮、总磷等指标严重超标,成为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茅洲河流域一带,电镀、线路板、印染等重污染的企业曾高度集中,废水偷排、漏排、超排现象普遍,河岸边的村民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河里。这种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叠加污染,使得茅洲河水污染更加严重。”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工作委员会书记、松岗街道河长阮开江回忆道。近年来该区域的污染企业更是多达3.87万家。
“以前是掩鼻而走、背水而居、闭窗而眠。”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宝安区总河长、茅洲河(宝安段)区级河长姚任毫不掩饰茅洲河的“黑历史”。已成深圳脸上“一道疤”的茅洲河让深圳“坐不住”了。
茅洲河启动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从7年前开始的,当时主要是截污、清淤、活源、固堤。在深圳全面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之后,茅洲河成为综合整治的重点。当时深圳市政府立下了“巴掌大的地方都不能有黑臭水体”的军令状。
然而由于历史欠账多、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体系脆弱,治理难度极大。
面对治水难题,深圳通过强化落实河长制,创新EPC治水模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推动茅洲河消除黑臭。
其中,宝安区在全国首创“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水污染治理EPC模式,引进一批大型央企,以流域为单位系统制定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明暗渠,强力推进全区水污染治理工作。一场碧水保护战打响了。
破局:全面截污、全面清淤、全面补水
如何才能治理好茅洲河?宝安区确定了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全面补水、活水保质的“三全治理”技术路线。
“黑臭表现在河里,但实际问题是出在岸上,而根子在人。”据阮开江介绍,茅洲河松岗段有5.87公里,是治理的重难点之一。松岗段的治理主要是进行河道修复,包括清淤等工程建设项目。其中,雨污分流是治理的关键。
对此,深圳紧盯污水源头,创新推行排水管理进小区,对小区内部的排水设施进行精细化管理,管好排水管网的“最后100米”。同时,以市场化、科技化手段实现对所有水体的全天候、全覆盖、无死角巡查管理。
3年来,茅洲河流域累计改造污水管网2393公里,雨污彻底分流,成为茅洲河治理“墨水”的基础。
此外,记者注意到,茅洲河在治理过程中,加大技术自主研发力度,已经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底泥处理设施,走出一条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子。通过采用管道潜望镜、蛙人、三维激光等技术开展溯源纳污,推进源头截污;为保护水库水资源,采用“隧洞+生态库”方式,首次实施盾构作业;探索编制全国第一部《底泥处置标准》,实现底泥资源化利用。
“我们还建了两座补水泵站,包括配套的管网。所以,现在茅洲河基本都能实现活水补水。以前不下雨时,深圳的河道是干的,现在也能看到清水了。”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局工务中心一部部长唐晓斌说。
治理中最大的“拦路虎”是拆迁。“总共拆了75万平方米违法建筑,茅洲河周边占17.6万平方米。”姚任坦言,“刚开始压力很大,遭到老百姓反对。后来河水治好了,老百姓主动让开围墙,打开小院配合河道治理。”
看到实实在在的治理效果,周边老百姓的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同志主动成立了一支“银河护卫队”,自发参与到治河护河的行动中。一旦发现污染,立刻通过手机APP上报。
探索: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
“我们用4年补齐40年的历史欠账。”姚任说。如今,茅洲河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生”。
据介绍,深圳市宝安区全面落实“河长制”,4年来投入400多亿元,新建污水管网4000多公里。2019年11月起,茅洲河水质达地表水Ⅴ类,达到1992年来最好水平,全流域所有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现在沿着茅洲河岸散步,两边草木葱茏、绿道蜿蜒,河中水鸟嬉戏,美景如画。再往前走就是燕罗湿地公园里美人蕉、簕杜鹃等花草竞相争艳,鱼戏水草间。
燕罗湿地公园是茅洲河碧道项目的内容之一。姚任说:“在茅洲河治污基础上,我们探索推动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的模式,提出以碧道建设为抓手,带动城市风貌塑造和区域空间功能优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茅洲河由“墨水”变清水,为河流沿线城市所带来的生态红利正在释放中。今年7月上旬,东莞市重大项目——长江股份总部项目正式奠基。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落户茅洲河边,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4.28亿元,将优化提升沿岸社区经济结构。
据了解,东莞市长安镇正依托茅洲河打造智造长廊,在茅洲河沿岸集聚了一批优秀智造企业,并以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为龙头,沿河打造不同类型的科技体验馆、企业智能空间等,串联成长安智造体验带。
“现在茅洲河的水变干净了,几乎和60年前一样。我们附近的居民茶余饭后都喜欢到公园散散步,人居环境改善了,生活也越过越好。看到小孩在河里游泳嬉戏,我就想起我的童年。”在茅洲河边生活了70多年的村民黄耀棠连说了几遍,“现在的环境可好了。”令他最为开心的是,2019年6月30日,曾经停止多年的龙舟赛又重新在茅洲河开赛了,热热闹闹的加油呐喊声听起来十分亲切、悦耳。
顺着黄耀棠手势望过去,两条红色横幅“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对岸楼房上的显得格外鲜艳。